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English

蔣勳:中華文化有容乃大

2018年11月16日 08:19: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熟悉兩岸文化圈的人,必定聽説過蔣勳。仿佛一夜之間,他講美學和文學藝術的書風靡兩岸,也成為文藝青年和專業(yè)人士口中的話題人物。2014年起,蔣勳在臺灣臺東縣池上鄉(xiāng)率先駐村創(chuàng)作並擔任藝術村總顧問,熱度堪為“池上第一紅人”。

  生於西安,成長于臺灣,為人親切和善,嗓音軟糯溫暖。寫詩作文、畫畫習字、授課主持,蔣勳有著多重身份。古稀之年,他依舊活力十足,甚至想嘗試高空彈跳。有學生幫忙刻了“從心所欲”的印章,“下面不逾矩那三個字我不要”,他説。

  城鄉(xiāng)應有更多對話

  記者:聽池上的農(nóng)友説,您的畫作提升了他們的日常,也啟發(fā)了他們的審美自覺。您認為藝術家駐村以來,池上在精神文化層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蔣勳:我不覺得藝術有這麼大的感染力,其實我大部分時間是在跟他們學。他們有一種雙腳踏踏實實在土地裏面的實在,還有面對事情的擔當和謙卑。而知識分子在農(nóng)民面前,其實有一種自己不知道的傲慢?;氐綄都竟?jié)的歌頌,土地的歌頌,最後也只是讓他們知道,原來我們這麼有福氣,住在這麼好的地方。藝術能夠做的大概就是點到為止,讓他們知道生活週遭的環(huán)境,原來這麼美。

  記者:徐志摩説過“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池上農(nóng)友葉雲(yún)忠也説“是雲(yún)門幫我們張開眼睛”。對池上人來説,您和林懷民老師的加持,讓他們對池上有了詩意和美的再認識。

  蔣勳:其實池上人有很踏實的生活。他們能夠為四神湯熬一個晚上的大骨,按照不同的時間加入蓮子、薏仁、芡實、淮山。他們跟我講,每一種東西,因為煮爛的時間不一樣,所以在加的時候要有次序。那就是一種美。

  臺灣鄉(xiāng)村的人很羨慕都市的人,可是又害怕都市的人。他們?yōu)槭颤N要花那麼貴的價錢去聽一場柏林愛樂?他搞不懂為什麼藝術這麼貴。我最大的願望是,有一天城市裏的人能跟鄉(xiāng)村裏的人有更多的對話。

  記者:您覺得在文化推廣方面,臺灣的情況怎麼樣?

  蔣勳:我常常問臺灣一年有多少人進臺北故宮博物院,進臺灣兩廳院(戲劇院和音樂廳)。我覺得他們給的數(shù)字不全面。我説你可不可以調(diào)查2300萬臺灣人,有多少人一輩子沒有進過臺北故宮或兩廳院。因為他想都不敢想,他的經(jīng)濟條件可能讓他覺得,根本就不能買那個票進去。

  所以我們儘量努力地做,想辦法讓所有人都有機會進來。我很高興見到池上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在臺灣很多的領域,我們都希望能夠推展,消除文化上的階級和隔閡。

  兩岸文化交流愈益頻繁

  記者:您長期推廣美學跟文化藝術,也經(jīng)常往來兩岸,在您看來,兩岸的文化氛圍是否有所不同,有沒有什麼比較顯著的特點?

  蔣勳:其實越來越接近。從1949年以後,兩岸曾經(jīng)長達40年幾乎沒有接觸和來往,所以難免有些疏離和隔閡,可是近些年來往頻繁了,所以越來越接近。

  雲(yún)門兩個劇團正在大陸幾個城市演出《十三聲》,在現(xiàn)場你會發(fā)現(xiàn),年輕觀眾跟鄭宗龍在演出後的對談,一點隔閡都沒有。我原來有點擔心《十三聲》有關臺灣廟口文化,大陸人對此可能不了解,還特別去錄了音頻節(jié)目,做了很多介紹。後來我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問題,彼此的隔閡真的越來越少。

  記者:不少臺灣藝文界人士聲稱,臺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就那麼一路傳承下來。您怎麼看?

  蔣勳:我不敢這樣説。中華文化是非常大的題目,我們所認為的中華文化,可能只是自己看到的一小部分而已。我去陜北看秧歌,去貴州看儺戲,這次也贊助山東濰坊農(nóng)村戲劇節(jié)發(fā)起人牟昌非來臺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有非常大的包容力。臺灣的確保留了一部分,但大陸有些東西又是臺灣沒有的。對待文化,心胸越寬大越好,不要去製造很多的隔閡和排斥,特別不要有任何的對立。

  生活教會我很多東西

  記者:從這裡延伸出一個老問題,有些人會覺得,現(xiàn)在臺灣民眾素質(zhì)比較高,是因為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還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受現(xiàn)代西方文明的影響,有了規(guī)則意識和社會默契。您覺得呢?

  蔣勳:我在成長過程裏,當然很感謝因為儒家傳統(tǒng)在民間的影響,父慈子孝,朋友和諧在臺灣表現(xiàn)得蠻明顯??晌也挥X得它全是正面的,比如許多對立跟衝突,它不太敢面對。還有它缺少個人自覺的秩序,因此會不會也造成臺灣現(xiàn)在強調(diào)民主的時候,反而亂成一團。

  這幾年大陸年輕人充滿活力,臺灣因為經(jīng)濟不好,年輕人有一點意志低沉,有很多人跑到上海、北京去工作,留下來的覺得沒有路可走。這個現(xiàn)象我們也要面對,不要因為人在臺灣,就把它掩蓋起來,故意説它好,應該讓它真實自然地表達出來。

  記者:您的作品經(jīng)常論及生死和眾生,有非常多宏大和終極的觀照,涉及“大哉問”。那您現(xiàn)在到了70歲,是不是對生命有了更深沉的體悟?

  蔣勳:不曉得。生命永遠是個兩難,你有很高的嚮往,可是你也知道作為人,人性裏所有的糾纏,也都很難擺脫。池上教我很多東西,他們的族群很複雜,有卑南人,後來又有外面移進來的客家人、閩南人。到上世紀70年代,跟著國民黨來的那些士兵解甲歸田,又有很多大陸各省的老兵來到池上。他們就經(jīng)歷了族群上從不了解、摩擦到最後彼此包容的過程。(記者 張盼)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nèi)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路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wǎng)動態(tài)|轉(zhuǎn)載申請|聯(lián)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

  • <nav id="ggggg"></nav>
  • <noscript id="ggggg"></noscript>
    <sup id="ggggg"><code id="ggggg"></code></sup>
    <sup id="ggggg"></sup>
  • <nav id="ggggg"></nav>
    <sup id="ggggg"><code id="ggggg"></code></sup>
    <nav id="ggggg"><code id="ggggg"></code></nav>
    <tfoot id="ggggg"><noscript id="ggggg"></noscript></tfoot>
    <nav id="ggggg"><sup id="ggggg"></sup></nav>
    <nav id="ggggg"><sup id="ggggg"></sup></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