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了,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和這位臺灣知音第一次見面的情景。”福建泉州市南音藝術家協會會長陳日升説,“好想再見到她,當面感謝她。泉州南音能有今天的繁榮,要感謝她的一份功勞?!?/p>
南音保留著漢晉唐宋等時期的古樂古音,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音樂的“活化石”,被譽為“民族音樂的根”,是福建省目前擁有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但在1989年,時任泉州文化局副局長的陳日升正為南音的傳承發(fā)展發(fā)愁。經歷了“文革”禁唱後,南音日益式微,在泉州聽的人也越來越少。
就在當年秋天,陳日升接待了自己的第一批臺灣客人。“臺灣客人共26人,來自臺灣各大高校的戲曲、文化研究方面的教授或研究者?!彼貞浾h,“他們首先提出來的就是要聽南音。”
於是,陳日升召集了泉州南音的表演者,在當時的南音樂團所在地“東觀西臺”為客人進行演奏。演出開始後,絲竹齊鳴,婀娜女子翩然登場,執(zhí)節(jié)而歌。臺灣來客和眾多當地愛好者沉醉其中,時而用手輕輕擊節(jié),時而頷首稱讚。
讓陳日升不安的是,期間,有兩位臺灣客人始終徘徊在演出現場,若有所思。
“這位女士,這裡有座位,您為什麼不坐呢?是我們的演出有什麼問題嗎?”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陳日升走過去輕聲詢問其中一位年約40歲的臺灣女士。
“百轉千回的南音與古建築相得益彰,真是太美妙了。”臺灣女士回答説。接著,她又問:“可是,為什麼這些聽眾都是白髮老人?”
陳日升還沒來得及解答,女士又拋出了一連串問題:有沒有想過解決這個問題,是否缺錢等等。
一交談,才知道女士叫洪金愛,在臺灣免費教授中國民樂,但青年學生寥寥無幾。
“我當時覺得找到了知音?!标惾丈h,“她提出的問題正是當時泉州南音發(fā)展遭遇的尷尬?!?/p>
陳日升和洪女士隨後立下“君子約定”:洪女士承諾每年資助泉州南音界2萬元人民幣(當時約合10萬元臺幣),專門用於南音的傳承和發(fā)展?!暗幸粋€條件,不許讓媒體知道這件事”。
陳日升至今還清楚記得洪女士當時的一席話:“南音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在臺灣如果沒有了,沒問題。但如果在泉州,在這個南音的發(fā)祥地也消亡了,那將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此後,陳日升和洪金愛經常書信、電話往來,探討關於南音的種種話題。直到1992年泉州市政府出臺南音資助計劃,陳日升轉告洪女士後,這項資助才停止。
1994年,陳日升到臺灣訪問,專門帶了一把南音的琵琶贈予洪女士,表達感謝之意。
由於種種原因,兩人後來失去聯繫。但陳日升還記得,洪金愛畢業(yè)于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當時的通信地址為高雄文化路32號之一。
近20年過去了,從政府到民間,南音的社會認同度越來越高。2009年10月,南音(泉州弦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如今,僅泉州地區(qū)就有南音社團400多個,南音傳習所70多個,南音表演從業(yè)人員6000多名。此外,南音還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廣泛傳唱。
“記得當時洪金愛問我,南音傳承30年沒有問題吧?當時我不敢作答?!标惾丈h,“現在,我想見到她,並很自信地告訴她,南音的傳承肯定遠不止30年?!?/p>
陳日升説,他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聯繫上洪金愛,請她來泉州到現在的南音樂團看看,“臺灣的南音知音,你在哪?”(記者付敏 王凡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