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閩都文化學術研討會23日在臺北開幕,來自北京、福州和臺灣的專家學者圍繞“閩都文化與臺灣”各抒己見。
閩都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指有史以來生活在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中下游地區(qū)人民創(chuàng)造的,在閩越文化基礎上,以中原文化為主體,融匯了海外文化,具有包容和開放特徵的區(qū)域文化。
兩岸學者研討關注焦點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船政文化與臺灣關係、閩都文化與臺灣教育發(fā)展的關係以及閩都文化與臺灣關係。
與會學者、全國臺聯(lián)會長汪毅夫,其曾祖父汪春源是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臺灣省籍進士,1895年舉人汪春源和另外兩名臺灣舉人一同到北京參加會試。其間,聽説清政府準備和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三人憤而聯(lián)合兩位臺灣京官,一同向清廷上書,抵制割臺。獨特的家族經歷使之格外關注閩臺關係,此次他也提交了論文。
與會者中,還出現(xiàn)3位清代船政大臣的後人。他們是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楨六世孫女、臺灣大學教授沈冬,沈葆楨六世孫女、著名影視製片人沈呂遂;繼任船政大臣丁日昌的玄孫、連戰(zhàn)辦公室主任丁遠超。
此次活動由福州市閩都文化研究會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實踐大學”聯(lián)合舉辦。(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