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重慶市永川區(qū)文物保護管理所提供
本報重慶3月18日電 通訊員蘇鴻、記者張國聖從重慶市永川區(qū)文物保護管理所獲悉,黃氏後人16日在修復清臺灣知府黃開基墓時,意外地發(fā)現兩塊記載著黃開基生平事跡的內碑。這一發(fā)現為確認和更正黃開基生卒年代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的文史資料對黃開基的介紹為生於1787年,卒于1854年。清道光中舉,1833年任福建平和知縣,1851年任臺灣知府,1854年告病還鄉(xiāng),病故于永川,墓葬于五間鎮(zhèn)盤龍橋。“根據內碑所記載內容來看,目前可查的文史資料上記載的黃開基生卒年代是有誤的。黃開基的生卒年代應為1790—1856年。所以,此次內碑的發(fā)現,其意義無疑是十分重大的。內碑上所記載的內容,為確認和更正黃開基生卒年代提供了確切的實物資料?!眳^(qū)文管所副研究館員王昌文説。
位於永川區(qū)五間鎮(zhèn)盤龍橋的黃開基墓在20世紀70年代受到嚴重損毀,正碑蕩然無存,僅留有封土堆和部分拜臺墻基。近年來,修復黃開基墓被提上議事日程。經過前期準備,修復工作目前已經正式啟動。3月16日,工作人員在原墓墻基礎下發(fā)現了兩塊扣合在一起的內碑。內碑上塊面書:“誥授中憲大夫,欽加道銜,賞戴花翎,黃公諱開基,字丕受大人之墓。”落款“皇清咸豐七年四月二十八日祀男,同知體元;國學惠元;監(jiān)生保元;教諭續(xù)元、樞元”。內碑下塊面書“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欽加道銜、賞戴花翎,候補知府,黃公諱開基,字丕受,生於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六日戌時。歿于咸豐六年臘月初七日亥時,丁已年四月二十八日葬于獅子山之右。”內碑字體工整,均為陰刻楷書,並涂以硃砂,雖深埋土中百餘年,當日挖出時,硃砂仍鮮紅如新。
永川區(qū)文物管理所已于當日將兩塊內碑運回文物庫房並妥善保管,日後將擇機對外展示。文物管理所還將按1:1比例複製該內碑,埋入原地。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