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12日稱,當前,中國農村城鎮(zhèn)化、商品化、年俗的淡漠和改變嚴重破壞了年畫生存的土壤,傳承人找不到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當代定位,同時老一輩傳承人相繼離世,傳承現狀不佳,這些問題亟需解決。
當天,由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承辦的“年畫新力量:中國木版年畫傳承人新生代作品展”暨“原生態(tài)·新生代——傳統(tǒng)木版年畫的當代傳承”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啟幕。俄駐華使館、天津大學、中國民協等相關單位負責人和傳承人代表出席開幕式。
馮驥才在致辭仲介紹,本世紀初發(fā)起的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工程以全國木版年畫為龍頭已經歷了15個年頭,經過科學的搶救、挖掘、整理、立檔,一批年畫産地正式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國家保護的對象。
“十數年來,相關單位完成了對年畫産地的全國田野普查,對所有年畫産地進行立檔工作,為年畫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瘪T驥才稱,各主要年畫産地代表性傳承人的口述史已完成;年畫資料數據庫也得以建立,實現了資訊化管理,並建立了年畫網站、學術研究機構,學術研究不斷推進,年畫研究的國際性合作也相繼成立。自2011年海內外專家聯合發(fā)起《中國木版年畫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宣言》,5年間通過不懈努力完成了申報中文文本及視頻,已通過國內審核,納入國家申報計劃。
他説,但農村城鎮(zhèn)化、商品化、年俗的淡漠和改變嚴重破壞了年畫生存的土壤,傳承人找不到傳統(tǒng)民間藝術在當代的定位,同時老一輩傳承人相繼離世,傳承現狀不佳。
12月12日下午召開的“原生態(tài)·新生代——傳統(tǒng)木版年畫的當代傳承”國際研討會邀請到來自俄國和波蘭的專家學者,以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國內外高校及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資深從業(yè)者,就諸多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與此同時,“年畫新力量:中國木版年畫傳承人新生代作品展”也同步舉行,展出木版年畫作品約15幅,這些作品出自目前木版年畫新生代傳承人的中堅力量。展覽現場來自江蘇泰州的宋保旺,四川綿竹的陳剛、陳健,四川夾江的張榮強和天津楊柳青的霍樹林對傳統(tǒng)木版年畫勾、刻、印、繪、表等多項工藝流程進行展演,並與到場的嘉賓、觀眾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三幅現存最早的雕版年畫——金代年畫《隨朝窈窕之芳容》、《義勇武安王位》和《增福財神》的雕版復原畫作也亮相展覽。三幅年畫原作收藏于俄羅斯埃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中國木版年畫研究中心特邀雕版印刷術的代表廣陵雕版木刻大師宋保旺先生將現存最早的三幅年畫依畫雕版復原展出。(記者 張道正)
[責任編輯:楊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