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陳丹青做客《北京青年報》“青睞”系列講座,從文化視頻節(jié)目《局部》談開去。
報名時,那個要“發(fā)送一句話,證明自己看過《局部》視頻”的條件難倒了好多人,想獲得一張“青睞門卡”差點就要靠“黃?!绷?。而報名成功的朋友更是很早就到現(xiàn)場,排起長隊簽到,只為早點一睹他的風采。
光頭素衣的陳丹青也提前來到北青大樓,一進門遇見了老朋友們,立刻擁抱敘舊。兩點半,陳丹青換上了他的正方形黑框眼鏡,準時開講。一個小時的侃侃而談,一個小時的現(xiàn)場互動。我們精選本版文字內(nèi)容,送給喜歡陳丹青、喜歡藝術(shù)、喜歡“青睞”的朋友們。下一次,你要不要來現(xiàn)場?
《局部》這個名字是梁文道替我起的
我知道視頻節(jié)目是從紐約開始,我才知道世界上有talkshow,就一個人在那沒完沒了地講,不斷能讓你笑,還有很多知識和亮點,也有很嚴肅的。沒想到中國這麼快也有了,像高曉松和羅振宇,這是天才,生下來他們就這麼會説,而且腦子能夠記住所有事,一路講下來除了知識點以外還有他自己的觀點,然後又能抓住你。這都學不會的,也沒法教的呀。
所以呢,我當時接《局部》的時候有點輕率,也有點被迫。因為大家知道我在理想國出版社出書,裏頭有一個重要的媒體人就是梁文道。我的主編劉瑞琳女士在很多年前就跟我説,你不要光是寫些別的東西,還是要回頭談藝術(shù)呀。但當時這個概念還很土,還是像80年代那樣來給大家講如何欣賞或者解釋一件作品,我就沒有答應(yīng)。因為我不太喜歡讀這一類東西,所謂欣賞藝術(shù)的節(jié)目和文章,同時我也不太讀美術(shù)史,讀過的都忘記了,忘得乾乾淨淨,我不知道為什麼不愛讀。
我知道如果把你放在一個話筒前面,一個機器對著你,你完全沒有美術(shù)史支援,沒有一個眼界,是不能講的。但是在我看到的節(jié)目裏面,我又不滿足。每個自以為有眼光的畫家,我想我是這樣一個人,就不太會滿足別人告訴我的這些解讀,我也有自己的結(jié)論。但是呢,我當時不會想到有一天我自己也會去講。所以劉瑞琳提出這個事情以後,我就沒有太認真去想。但到了2014年,梁文道先生變成理想國視頻項目的總策劃,那麼他的任務(wù)就排下來了,我被分到的任務(wù)就是:“丹青你來講講繪畫這一塊?!?/p>
所以《局部》這個名字是梁文道替我起的。他當時以為我會把一幅畫從一個局部講出來,然後跟大家分析,我估計他是這樣想的,但其實我當時糊裏糊塗,真的一點都不知道應(yīng)該怎麼講,也不知道要講什麼。但我知道什麼類型的講法我是不會的,也不會學著去講,就是我剛才提到的美術(shù)史的講法。我也不喜歡另外一種講法,就是我們?nèi)绾蝸硇蕾p藝術(shù)啊,我相信現(xiàn)在有這樣的節(jié)目。我挺倔的,我聽到一個人在那講欣賞,我就想我為什麼要你告訴我欣賞?
拍視頻,一點快感都沒有
還有一個問題很重要,就是我講給誰聽?我在清華美院教書時,對象很具體。但是視頻不一樣,你完全無法知道會有多少人來看,是什麼人呀?他們想聽什麼?不想聽什麼?然後他們對我接受不接受?尤其是我做出來以後他們有沒有興趣聽下去?我講《局部》,被告知大部分可能會是年輕人在手機上看。對手機這個工具,我是一個非常過時的使用者,可是我在為它提供節(jié)目。所以我在做的真的是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跟我此前的寫作經(jīng)驗非常不一樣。
寫作雖然也不知道誰會買你的書,但是它是一個太傳統(tǒng)的事情,而且我寫的時候,自己已經(jīng)有過快感。就是我從第一行開始寫,到寫完,已經(jīng)享受了這個過程??墒亲鲆曨l一點快感都沒有。大家看我在上頭裝得氣閒神定的樣子,在那侃侃而談,其實煩得要死。剛剛講到一半,火車開過來了。我那個畫室底下有火車的,説“停,陳老師這一段最好重講”。有時候是我自個兒不好,因為我只會念稿子,不會空口講的,背了一段忽然我卡住了,我只能説對不起停,只能再看看稿子。後來他們説“行,你想看,偶爾看幾眼也沒關(guān)係”。就充滿了這種麻煩的過程。
然後呢,片頭大家看到了,完全是裝孫子。就叫我坐在我的桌子旁邊,拍一分鐘,他們要在我房間裏折騰5個小時。唉呀布燈啊,然後把我傢具的放法完全變掉。我就在樓上,自己弄電腦等他們。他們11點鐘進來。冬天的話,天都快黑了,他們才説陳老師下來可以了啊??梢阅兀值醚b好幾次,説不行,剛剛哪個機器沒關(guān),或者哪個沒開啊,又全部重來,一點都不好玩,做視頻。所以我瞧高曉松,尤其那個羅胖子眉飛色舞,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做到的。但是,我的脾氣呢也還好,我一旦接了一件事情,我會很認真做下去。
差不多兩三個星期,我想不出第二集講什麼
《局部》做到後來我有點感情了。開始的時候,我腦子裏只有一期節(jié)目,就是《千里江山圖》,這幅畫我很早就想講呀,但是第二集在哪?他們告訴我:陳老師,你要做16集。差不多有兩個星期,我想不出第二集講什麼。此後每一集都是這樣,就是想不出下一集講什麼。這是什麼原因呢?第一當然是我不具有這種才能;第二,我不具有這種經(jīng)驗。
那麼怎麼講?講給誰聽?這是我一開始就遇到的問題,而且錄製的過程當中一直都沒有完全解決。但為什麼説到後來有點感情了呢?我開始慢慢適應(yīng)了這個討厭的過程,人會適應(yīng)一個自己不喜歡的過程啊,這是第一。第二呢,你做的事情攢到一定數(shù)量,你會覺得那就做下去,把它做完。所以講到瓦拉東啊,民國女畫家呀,乾隆下江南啊,我慢慢覺得這真的是件可以做的有趣的事情。
那我用什麼方式講?就要動腦筋。講一個藝術(shù)家、一個展覽、一個時期,或者就講一件作品啊,可以有無數(shù)種講法,你只能選擇一種,尤其是在一個有限的時段。
我在每一集裏面取了一個點,雖然也沒多深奧的意思在裏面。比方説《千里江山圖》,第一,它是不太被正統(tǒng)美術(shù)史提到的一幅畫,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是誰也不能説它不重要。我認為它可能是北宋以來中國山水畫最重要的一幅,也是最輝煌的一幅。史家也有專篇提到過,我看過葉恭綽先生的。假如你也同時看過其他北宋的繪畫,或者南宋或者元明清,這些偉大的山水畫,你會同意,它是比較特別的一幅。我自己對這幅畫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一個18歲的人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所以我講《局部》如果有什麼考慮有什麼竅門,就是我一定要在我講述的每一期裏面找到一個點,這個點是我個人有話要説的,同時是一個有可能引起大家興趣的話題。今天一個18歲的人,沒有人看得起他,除了考試,他沒有別的事情呀,他一直要考到28歲。而在1000多年前,趙佶會親自教他畫畫。所以當這個18歲説出來的時候,我?guī)С隽?000多年的一個皇族的文化。然後由這個皇族的文化,又帶出了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也就是説,北宋之前最重要的畫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其他我就不用説了,我希望大家自己去看,因為我還是假定願意看我節(jié)目的人是少數(shù),而他一定是很愛藝術(shù),很有興趣,去看各種各樣的畫。如果他在我的節(jié)目裏因為這個點産生一種興趣,他自己會去看看。這就是為什麼我後來只講過乾隆下江南,再也沒有提到中國的山水畫,我覺得這樣就夠了。當時我甚至沒想到我會做第二季啊,如果去大都會博物館這個想法能夠成功,我就有機會進入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館,你們會氣死,這麼多好的中國畫根本不在中國,在紐約待著,而且待了已經(jīng)七八十年了。OK,這可能是第二季的講法。
我其實希望多跟大家溝通,因為據(jù)説大家真的看過《局部》。我到現(xiàn)在還沒有説開去,大家願意説開去也可以,回來還説《局部》也可以。因為我在裏面存了很多很多伏筆,但是後來我就沒交代了,我剛才講了我是不願意給結(jié)論的一個人。如果有誰能夠窺破我的伏筆,或者想知道我的伏筆的後來結(jié)果,隨時起來提問,咱們就對話、就溝通,好不好?
現(xiàn)場互動
提問一:我看《局部》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您説特別喜歡哪張畫,但是最終不給一個結(jié)論為什麼喜歡,為什麼?
陳丹青:這個是我比較壞的地方。我知道這張畫為什麼我喜歡,甚至我也可以跟你解釋這幅畫為什麼好,但是我説了,我不喜歡用講課的方式,我也不喜歡用怎麼欣賞藝術(shù)的方式來跟大家見面。因為我不是在上課。如果我在清華上課,提起了這張畫,我可能會一五一十告訴大家,這張畫哪一部分,哪一筆畫得好。但是我是在給無數(shù)手機在講。我不是給結(jié)論的,因為我還是要留個餘地。我可以告訴你為什麼這幅畫好,但是你為什麼要我告訴好在哪?如果我告訴你,你也就喜歡了嗎?這正好是我想避免的事情,我還是試圖在所有的空隙裏面保留每個觀眾,不管他是不是畫畫的,或者懂多少藝術(shù),保留他最後一點點自己的判斷力。不要相信別人説有多好,你有喜歡的權(quán)利,你也有不喜歡的權(quán)利,保留你的權(quán)利。
提問二:我很想知道,像這樣面對面的講座,還有更小型深度的沙龍,以及播放100萬的視頻,您認為哪一種媒介形式對您的思想傳遞比較本真又不會歪曲,同時又能夠保持比較好的效率呢?
陳丹青:我一直告訴大家,我這些年做的事情都是別人要我做的。我沒有去敲一個門,説我想做視頻,你們要不要。寫書也是這樣子,90年代,某某出版社跑來説,陳老師,你紐約這麼多經(jīng)歷,我希望你寫一本。我就開始寫作起來,此後每一篇文章可以説都是別人叫我寫的,所以我是在一個被要求的情況下做了這些年被大家看見的事情。我是一個對機器非常遲鈍的人,你一定遇到過對機械有恐懼的人,我就屬於那種人,我今天能用已經(jīng)不錯了,但是這跟我對媒介文化敏感是兩個頻道的事情呀。我就反而很驚訝,為什麼那麼多文學家對電視劇不敏感?那麼多畫家看不起做設(shè)計的人?這是紐約結(jié)結(jié)實實教育了我,就是他們沒有這種行業(yè)藩籬呀,他們什麼都能看到,什麼都感興趣,所以我在那裏隨便遇到了藝術(shù)家,什麼話題都能談。我願意一個人,什麼都很關(guān)切,都很好奇,但就是不會用機器。其實我根本就是對一個空的東西在做《局部》,根本不知道誰會看到,然後我會偶爾遇到一個人跟我説我看過你的《局部》看過你的書,但我通常不太相信,這都是客氣話,所以這樣的交流比較好,活人跟活人。
提問三:您説做《局部》有一個原因,希望能夠破除藝術(shù)的神話,就是希望當其他人看到藝術(shù)作品的時候,能夠不要害怕和自卑。但是我想那麼多人,當他們走進博物館或者展覽廳看到作品的時候,還是希望能夠了解這幅畫,它好在哪兒,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甚至他創(chuàng)作的初衷。但我是一個非專業(yè)的人,作為一個外行,我真的能夠看懂藝術(shù)作品嗎?
陳丹青:這又是一個非常費口舌才能説清楚的問題。在一個博物館文化非常發(fā)達的時代,已經(jīng)有西方學者提出來,這是藝術(shù)傳播最糟糕的時代。為什麼?因為有一個太發(fā)達的解説系統(tǒng)和參觀場所,所有人都可以到博物館。但我指的還不是中國,中國還沒有像大都會或者冬宮那樣的世界文明都在裏面的博物館。中國我認為還在一個前博物館時代,而且今後很難進入一個像美國、俄羅斯、歐洲那樣,因為中國不可能再有那樣的博物館,除非來一次戰(zhàn)爭,我們?nèi)ヂ訆Z過來。但是也沒有必要了,我相信中國進步下去,中國人會越來越多地走出去,這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已經(jīng)有學者提出來,這樣的時代,未必讓人們更了解藝術(shù),更愛藝術(shù),更懂藝術(shù)。為什麼?因為它隨之而起的是伴隨著旅遊業(yè)呀,旅遊業(yè)帶來藝術(shù)朝聖熱,大家就像趕集一樣的,它是被帶來帶去的一個行業(yè)。然後有一些懂的人,這些人的素質(zhì)或高或低,能夠用最快最清楚最簡單的語言告訴你,這幅畫都有名,大概好在哪種種。我在大都會博物館,經(jīng)常會看到這些導遊,那講的比我們的教授好多了,但仍然是導遊講解呀。所以質(zhì)疑者提出今天我們對藝術(shù)的認識全都停留在一個旅遊化的朝拜上,淺層的,有點像快餐那樣的了解當中。我同意這個説法。
現(xiàn)在我正在審慎地回憶,我年輕時代的匱乏。匱乏有時候是好的,當你只有一點點藝術(shù)經(jīng)驗,只有黑白圖片,只有聽説哪幅畫的時候,你對藝術(shù)的愛,你拼命想要理解能夠達到的深度,可能比媒體時代要好。為什麼在一個曹雪芹的時代或者是李白的時代,詩的想像力、表達力和溝通的那種美感要比現(xiàn)代人更豐富動人?那是一個前媒體時代,大家見到的東西非常有限?,F(xiàn)在我們所有人都比孔子聰明太多了,孔子看的書不及我們今天的小學生,但是他的智力一點都不比今天的人低。所以這是一個悖論,當人類越來越方便,人的智力,所謂情商和智商,未必會大規(guī)模勝過此前的人。
提問四:我覺得你要看一幅畫,不通過繪畫技巧看,不通過這個畫者的獨特人生經(jīng)歷看,不談畫的流傳過程、創(chuàng)作背景,你怎麼看得懂呢?我們普通人,一個受過一點教育的人,該怎麼去看畫?
陳丹青:《局部》沒有辦法教會,你也不要指望從任何視頻或者書,你看完以後,從此就會看畫了,沒有這件事情。我此前也相信,就是憑著“天真之眼”,像個小孩一樣,不相信各種教條,然後面對一幅真的好的畫,就會看進去看懂啊,後來我漸漸也不太相信這個説法。是要有人指教的,但不是通過視頻或書。我們之所以有現(xiàn)在這些所謂學識能夠聊得出這些,其實跟我們小時候交往的老先生很有關(guān)係,很多話是聽來的,就叫口耳之學。但是現(xiàn)在這個時代,大家交朋友,尤其結(jié)交很優(yōu)秀的長輩,機會越來越少,看書多少不重要,旅遊多少不重要,口耳之學非常重要,能從懂行的人只言片語裏頭給你無窮的啟示。以前談繪畫,談文學,都是三言兩語,你忽然就開竅,然後又有問題,又三言兩語,而且不必什麼大學教授之類的呀,尋常的人,就是談?wù)勗?,很?nèi)行的語言會出來。這一整套傳統(tǒng)失落了。我們小時候給老師看的畫,他不跟你滔滔不絕講道理,很生動的語言指向你就懂了,就是一種智商的刺激,刺激物不斷提供給你。我相信你跟一個有趣的懂的人去逛美術(shù)館,真的跟你一個人去很不一樣,是要有人帶的,而且不是一次兩次要持續(xù)性的,在生命各個階段能夠和有意思的、懂得的人在一起。(整理/董聃慧 攝影/師雨佳)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