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讀過,烏鴉好聰明啊瓶子太高只要扔幾顆石子進去可以讓水位上漲喝到水。這個《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全國各地的小學教材裏都有。這兩天,一篇關於“烏鴉喝水的故事 扔石子根本喝不到水”的網(wǎng)文在網(wǎng)上瘋傳,文中列舉了四個版本的小學一年級教材《烏鴉喝水》的故事,四個版本中,烏鴉沒什麼區(qū)別,但瓶子的形狀都不一樣。文中稱,只有“西安師大”版本教材中瓶子是圓錐狀,烏鴉放進石子後才能喝到水,長春版等其他三個版本教材裏的瓶子,烏鴉根本喝不到水。所以,文章的結論是:“小學課本都是騙人的!”是在誤導小學生!
一張小小的配圖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議,有人説故事只是讓孩子明白寓言故事背後的寓意,寓教于樂,不要太介意;有人認為,一定要搞清楚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這是科學;更多人則表示,從來沒有對烏鴉能否每次都喝到水産生過懷疑。於是,“小學課本到底有沒有騙我”成了不少人的疑問,於是就有不少人站出來進行實驗驗證,與網(wǎng)文來一場屬於“死理性派”的PK。
選取了三種形狀不一的瓶子,隨意收集了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大量石子。
錐形燒瓶(“西安師大”版)
注水達到錐形燒瓶的1/2,隨後向瓶內放入石子,當堆積在瓶內的石子要達到錐形燒瓶的瓶頸時,水位已基本達到了瓶口,這種情況下,烏鴉是可以喝到水的。
第二次往錐形燒瓶內注入1/3的水,再不斷放入石子。當石子已經(jīng)堆滿了整個瓶子,其水位仍沒有升到瓶口。這種情況下,烏鴉是不可能喝到水的。
結論:水深過半,烏鴉能喝到水;水深只有1/3,烏鴉喝不到水。
網(wǎng)文靠譜指數(shù):★★☆☆☆
平底燒瓶(“人教”版)
先將平底燒瓶內放入1/2左右的水,然後放入大量石子。當石子佔滿整個瓶體,將到瓶頸時,其水位已經(jīng)基本達到了瓶口。這時烏鴉是可以喝到水的。
再將平底燒瓶內放入約1/3水時,石子堆積到瓶口,水位也沒升起來,烏鴉不可能喝到水。
結論:水深過半,烏鴉能喝到水;水深1/3,烏鴉喝不到水。
網(wǎng)文靠譜指數(shù):
★☆☆☆☆
普通飲料瓶(“長春”版)
注入約1/2的水,然後向瓶內放石子,當石子堆積到飲料瓶的瓶頸時,瓶子裏的水位便基本上升到了瓶口。
再在飲料瓶子放入約1/3左右的水時,石子堆積到飲料瓶瓶口了,瓶子裏的水還沒有溢出……
結論:水深過半,烏鴉能喝到水;水深1/3,烏鴉喝不到水。
網(wǎng)文靠譜指數(shù):★☆☆☆☆
最終
結論
烏鴉能否喝到水
與瓶子形狀無關
通過實驗,瓶子裏的水能否升到瓶口,與水的多少是息息相關的。如果瓶子裏的水太少,無論什麼形狀的瓶子,烏鴉都不會喝到水。如果瓶子裏的水超過了一半以上,無論什麼形狀的瓶子,烏鴉都可能會喝到水。
實驗人員解釋,其實石子放入瓶子中時,有一個空隙率的問題。空隙率指散狀顆粒材料在堆積體積中空隙體積佔的比例。如果是放入大小石子混合搭配的石子,石子間的空隙率變小,水位便會上升得更多;如果是單一較大的石子,石子間的空隙率會變大,這就會有較多的水存留在石子之間,水就有可能無法升至瓶口。因此,烏鴉能不能喝到水,與瓶子的形狀無關,而是與瓶子中水的多少、石子的大小和形狀有關,網(wǎng)上傳播的網(wǎng)文給出的説法不準確,太絕對了。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當原水位高於瓶子的一半時,按照故事中的方法可以喝到水;但按原著中“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的説法,烏鴉是永遠都沒有辦法喝到水的。
綜合都市快報 新文化報
網(wǎng)評】
@Hi柯磊:漲知識了。
@An8Chan:有意思。
@廣州某人: 有人較真説明真的是進步了!
@pinkbox的圍脖: 我當年居然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玲敏_REIMIKO群:這還真是一個細節(jié)的問題,不知道編這些教材的人留意到了沒?
@抽瘋庫拉謙鴻:看來這教材還是有待改進這些細節(jié)性的東西。
@網(wǎng)友:作為小學語文和科學教師的我,在教授烏鴉喝水這則寓言故事時,一直認為不管是什麼形狀的瓶子,也不論瓶子中有多少水,只要在水瓶中不停地扔進石子,水位就會不斷上升,烏鴉就一定能喝到水,從來沒有對烏鴉能否每次都喝到水産生懷疑。事實上在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寓言故事、成語故事,跟烏鴉喝水一樣,本身除了有寓意之外,還包括很強的科學性。只不過我們往往只是簡單地把它們當成了語文課,忽略了背後的科學知識。所以,烏鴉喝水既是寓言課也是科學課。
@田原真_THU: 哈哈哈,其實我真的思考過,石頭子縫隙那麼大,烏鴉光是撿些小石頭,為了喝口水也是很拼??!
@聽英概GG跟你講:感覺像似雞蛋裏頭挑骨頭!這個故事的核心是在意義好吧?居然在這糾結瓶子?無語!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