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承德6月28日電 (記者 張帆)28日,紀念木蘭圍場肇建336週年——木蘭秋獮文化論壇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圍場縣)舉行。在本次論壇活動中,專家學者就“木蘭秋獮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這一論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讀解析。
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縣,與內(nèi)蒙古草原接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西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鍊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和旅遊為主,史稱“木蘭秋獮”。
據(jù)介紹,古人打獵四時有稱,春:“搜”,夏“苗”,秋“獮”,冬“守”。木蘭,滿語,漢譯“哨鹿”。獵人黎明前潛入林中,帶上假鹿頭,口中吹木或樺皮制的長哨,模倣雄鹿鹿鳴求偶聲,引誘雌鹿,伺機射殺,後以“木蘭”冠以圍場名稱之前,清帝到圍場行圍定制秋天,故稱“木蘭秋獮。”
1826(道光三年)木蘭圍場開圍,允許百姓入圍墾荒,它逐漸衰落。光緒32年(1906年),清撤掉駐防官兵,木蘭圍場全面開放,被私懇,盜伐,原始森林被砍伐殆盡。環(huán)境急劇惡化,木蘭圍場不復存在。
此次論壇由圍場縣政府、故宮博物院中國紫禁城學會主辦,意為深入挖掘和整理木蘭秋獮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國內(nèi)清史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木蘭秋獮文化研究成果,發(fā)揮其特有文化內(nèi)涵,打造圍場文化特色品牌。
“木蘭秋獮是清朝盛期舉辦的重大活動,是對滿族軍事力量和組織能力的檢驗和訓練?!敝袊辖菍W會會長晉宏逵説,木蘭秋獮是國家行為,同時對國家機構(gòu)的協(xié)調(diào)運作也是一種鍛鍊和考驗。
“木蘭秋獮的一端在圍場,另一端連著紫禁城。”晉宏逵説,如今,在北京故宮珍藏著描述木蘭秋獮的宮廷繪畫、弓箭、馬鞍、火槍及皇帝御用弓矢等有關(guān)秋獮的門類眾多文物?!斑@些珍貴文物都是今天研究木蘭秋獮的重要資料,憑藉圍場歷史遺跡和故宮等地的文物藏品,可以復原描繪木蘭秋獮的完整歷史變化。”
晉宏逵認為,找準木蘭秋獮的歷史價值,使之在當代發(fā)揮獨到的作用是研究工作的目標。
在本次論壇活動中,各專家學者就“木蘭秋獮的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這一論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讀解析。論壇發(fā)佈論文23篇,這些論文分別從圍場建圍設制,康熙、乾隆、嘉慶皇帝共105次來木蘭秋獮所發(fā)生的各類重大事件,皇家秋獮大典活動到習武演兵的全過程,秋獮歷史遺存及滿蒙民俗風情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解讀。
木蘭圍場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皇家獵苑,1690年,康熙在這裡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zhàn)役。目前,在木蘭秋獮原來的地方還保留著7塊珍貴的禦碑和摩崖石刻,碑上記錄了一百三十多年裏發(fā)生的故事,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這是世界上僅有的,也是中國唯一的。
1962年,中國決定在木蘭圍場建大型機械化林場。55年來,老中青三代塞罕壩人造起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浩瀚森林已經(jīng)恢復當年的活力,為京津構(gòu)築起一道堅實的生態(tài)屏障。
如今的木蘭圍場被稱為“水的源頭,雲(yún)的故鄉(xiāng),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每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