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少單身年輕人來説,今年的春節(jié)過得並不輕鬆。一位網(wǎng)友總結(jié)説,“每逢佳節(jié)被逼婚”。不斷有新聞曝出,為了逃避逼婚,一些人乾脆不回家,還有一些人租了男友或女友回家過年。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diào)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wǎng)和搜狐新聞客戶端對7932人進行的一項調(diào)查中,89.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有被逼婚的年輕人?;閼倬W(wǎng)站世紀佳緣的一項調(diào)查也顯示,春節(jié)假期裏,85%的單身女性會被逼婚或被父母提及結(jié)婚,遇到這兩種狀況的男性比例達84%。
中國青年報調(diào)查顯示,據(jù)受訪者觀察,在被逼婚的年輕人中,年齡在25~30歲之間的人最多,佔61.2%。
80後青年張雅平之前在北京已經(jīng)工作6年。自從去年10月回到河北老家工作,她的終身大事就成為親友關(guān)注的焦點。到今年春節(jié)前,她一共被家人逼著相親七八次。張雅平苦笑道,回家就意味著“相親模式”的開啟。“家人認為相親對象中有一個非常不錯,可是我不喜歡。我家人口比較多,爸爸、媽媽和奶奶,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從那以後就開始對我進行思想工作的‘車輪戰(zhàn)’?!?/p>
在上海一家軟體製作公司工作的褚力(化名)是家裏的獨子,今年奔三了,依然單身。在他看來,最讓自己煩心的不是沒有女朋友,而是父母的嘮叨?!凹胰嗣看未騺黼娫挘傄獑栒业脚笥褯]有。然後就搬出一堆道理,苦口婆心地勸説,比如你年齡不小了,再不抓緊好姑娘就被挑完了等?!瘪伊φh,有一次電話那頭的母親居然哭了起來,弄得他既難過又不知所措。
父母逼婚的方法花樣繁多。調(diào)查顯示,採用“諄諄教導”方式逼婚的父母最多,佔52.1%。其他方法還包括:發(fā)動親朋好友施壓(34.6%),強行為子女安排相親約會(28.1%),嚴厲申斥(14.4%)。
為什麼一些大齡的青年遲遲沒有步入婚姻殿堂?調(diào)查顯示,沒有遇到心儀對象(51.8%)是最大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生活圈子太窄(43.3%)、當前結(jié)婚成本太高(27.9%)、對婚戀對象要求太苛刻(20.5%)、懼怕婚姻生活(19.0%)、工作太忙(17.3%)、開始談戀愛的時間太晚(16.9%)、受晚婚觀念影響(7.1%)等。
在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姚露看來,如今年輕人對婚戀對象的要求提高了?!耙环矫?,年輕人自身綜合條件提高,尤其是高學歷、高收入群體,由於自身條件較好,往往對伴侶的外型和素養(yǎng)有更多要求。另一方面,現(xiàn)在的年輕人成長環(huán)境大多相對父母那一代優(yōu)越,結(jié)婚以後也希望不要過得太辛苦,尤其是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所以經(jīng)濟條件也成為不少人擇偶時很重視的因素。”
調(diào)查中,83.8%的受訪者認為父母逼婚對年輕人造成的壓力大。45.2%的受訪者認為逼婚的父母不太了解子女的處境,25.5%的受訪者回答一般,回答非常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受訪者分別佔6.5%和15.3%,7.5%的受訪者回答不好説。
姚露認為,父母的心態(tài)往往來自比較傳統(tǒng)的觀念,比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要有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這與年輕人的觀念可能會有區(qū)別。另外,父母那一代人在談婚論嫁時,往往看條件不錯就結(jié)婚了。當下年輕人尋找婚戀對象,不但講條件,還要講感覺和價值觀,讓一些父母不能理解。
“男孩子總是被要求有車有房有存款,否則即使不被女方家長立刻否定,也要飽受一番折磨?!痹隈伊磥?,年輕人從家鄉(xiāng)到大城市打拼,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積累和成長,女方父母過高的要求成為年輕人步入婚姻的一大障礙?!傲硗?,由於城市環(huán)境的差異,父母並不一定能真正體會到子女在大城市緊張的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只是一味催婚,給子女製造了工作以外的更多壓力。”
“父母應該體諒子女,年輕人也應該站在老人角度理解他們,多跟他們溝通?!币β侗硎?,當前不少父母與子女分隔兩地,生活孤獨,對子女也更加擔心。孩子婚事有著落能夠讓他們得到安慰。而且,在很多情況下,老年人的話也是忠言逆耳。因為不管男性女性,在婚戀問題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可選擇的範圍會越來越窄,如果到那時又不願意降低要求,就可能會被剩下。“所以年輕人也應該重視自己的終身大事,積極行動?!?/p>
年輕人什麼時候結(jié)婚比較合適?調(diào)查顯示,56.8%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25~30歲之間。選擇25歲以下、30~35歲、35~40歲,40歲以上的受訪者分別佔10.2%,9.5%,0.6%,0.2%。21.3%的受訪者認為只要遇到對的人,什麼時候結(jié)婚都可以。
[責任編輯: 楊麗]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wǎng)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guān)注臺灣食品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