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您的位置: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警惕“朋友圈”中的媚俗行銷

2014-09-16 08:3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fā) 列印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微信以其豐富、強大的功能贏得了諸多用戶的青睞,成為個人社交及資訊傳播的重要工具。一些人也便打起了用微信生財的主意,“巧”借微信平臺進行炒作、行銷。一些資訊中常常嵌套著不合時宜的宣傳推廣字句,令人防不勝防,又煩不勝煩。

   最近一段時間,朋友圈裏就有這麼幾條資訊在傳播擴散。譬如,“千萬不要來XX,我是認真的!”大意是來到這個地方,就會被迷住,再也捨不得離開。極端的言説方式,一驚一乍的表達句式,讓人忍不住點擊後大呼上當。另一種常見套路,是某某地方“出大事了”。猛一瞧,嚇一跳,以為真發(fā)生了什麼突發(fā)事件,定睛一看,其實後面緊跟的卻是某家美容院的折扣廣告,限制轉發(fā)多少條,可以到店拿到一些獎勵之類。不禁要問,就這點兒事,非要故作玄虛嗎?

   市場經濟,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注意力也是寶貴資源。借助新媒體平臺,對産品、品牌進行推廣與宣傳,本無可厚非。但為博取關注,採取“標題黨”的方式,利用微信朋友圈大興媚俗宣傳之風,則十分不可取。這雖然達到了吸引眼球的商業(yè)目的,但與消費者的需求搭不上界,與誠信為本的商業(yè)道德相違背,僅僅是依靠媚俗消耗消費者的好奇心,不僅有損社會風尚,而且會破壞産品形象,縱然能引得一時關注,但絕非長久之計。

   微信行銷既是商業(yè)行為,也是文化行為。如果在行銷推廣過程中只考慮刺激公眾神經而丟棄社會責任,其結果不僅達不到預想的宣傳效果,反而極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損害自身信譽,最終得不償失。而一旦逾越了法律界限、搞惡意行銷,還要接受懲處,付出應有代價。已有不少教訓在前,如果把媚俗作為掘金利器,商家最終只能走向死衚同。

   新媒體時代,小小指尖上的每一次點讚、轉發(fā)或評論,都意味著沉甸甸的責任。對微友而言,接觸類似資訊時,也應保持清醒頭腦、葆有懷疑精神。對類似缺乏實質創(chuàng)意的套用宣傳、媚俗策劃甚至虛假資訊,提高警惕、注意甄別,才能不推波助瀾、落入陷阱。應該清醒認識到,諸如此類的行銷策劃現已氾濫成災,成為一種視覺上的污染,如果我們再大肆轉發(fā),必然會進一步助長此風蔓延,不經意間成為虛假宣傳甚至謠言的幫兇。向煒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qū)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xù)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臺灣網版權所有

  • <nav id="ggggg"></nav>
  • <noscript id="ggggg"></noscript>
    <sup id="ggggg"><code id="ggggg"></code></sup>
    <sup id="ggggg"></sup>
  • <nav id="ggggg"></nav>
    <sup id="ggggg"><code id="ggggg"></code></sup>
    <nav id="ggggg"><code id="ggggg"></code></nav>
    <tfoot id="ggggg"><noscript id="ggggg"></noscript></tfoot>
    <nav id="ggggg"><sup id="ggggg"></sup></nav>
    <nav id="ggggg"><sup id="ggggg"></sup></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