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您的位置: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滬港通獲批開閘 中國資本市場再釋開放信號

2014-11-11 09: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fā) 列印

  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陳康亮)經過7個月的準備,備受矚目的滬港通終於獲批,並將於一週以後的17日“開閘”。分析人士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顯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決心,預計未來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進程將加速。

  10日,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下稱中國證監(jiān)會)和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jiān)察委員會(下稱香港證監(jiān)會)發(fā)佈聯(lián)合公告,決定批準正式啟動滬港通;滬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11月17日開始。

  “滬港通的啟動,對於A股屬於重大利好,亦顯示中國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決心?!敝醒胴斀洿髮W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韓復齡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韓復齡指出,對於A股而言,滬港通帶來的益處包括,吸引香港資金、包括在港的境外資金進入A股,改善資金面;其次,有利於A股市場的估值體系更趨合理,特別是有利於提振大盤藍籌股的市盈率。

  儘管目前滬股通總額度僅為3000億元人民幣,略超滬市一天的交易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年初一度頗受關注的A股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shù)事宜,亦與滬港通開通與否相關。MSCI亞洲研究總監(jiān)謝徵儐曾明確表示,順利開通滬港通與否,是A股能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的重要考量。

  謝徵儐指出,初步會納入A股市值5%,最終若全部納入A股,中國在新興市場指數(shù)的權重將會從兩成增加到三成。若按此計算,增加一成比重,相當於A股將注入1500億美元,約1萬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受滬港通啟動等消息的影響,當天A股漲勢淩厲,具有代表性的上證綜指更是開盤即躥升逾1%。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徐洪才看來,除了上述改善資金面的好處之外,對於A股而言,滬港通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促進中國資本市場規(guī)則和制度與國際接軌。

  徐洪才指出,由於誕生的市場背景不同,制度環(huán)境不同,上海交易所和包括香港交易所在內的境外市場,在交易規(guī)則上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漲跌停板制度、交易時間、交易費用和做空機制等,隨著佔雙方市值80%以上的藍籌股逐漸成為滬港通的交易標的,兩個交易所在遊戲規(guī)則方面將逐步接軌,助推A股走向成熟。

  “滬港通業(yè)務的開展有利於通過全新的合作機制增強證券市場各類參與者的綜合實力,包括倒逼國內證券經營機構實現(xiàn)國際化運作並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此外,滬港通業(yè)務採用了人民幣清算,這將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徐洪才説。

  對此,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亦持相同意見。林採宜認為,從本質上説,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自貿區(qū),對於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滬港通開啟的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在倒逼證券市場全面開放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挑戰(zhàn)。

  根據林採宜的分析,首先,國際市場(香港)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可能會加大,影響國內資本市場變化的因素增加,對市場的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其次,滬港通業(yè)務是跨境投資,涉及的跨境執(zhí)法事項增多,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帶來一定的難度,必須做好充分的監(jiān)管安排。

  根據10日發(fā)佈的公告,中國證監(jiān)會、香港證監(jiān)會已就滬港通項目涉及的跨境監(jiān)管合作原則和具體安排達成共識,並簽署了《滬港通項目下中國證監(jiān)會與香港證監(jiān)會加強監(jiān)管執(zhí)法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雙方執(zhí)法合作,採取有效行動,打擊各類跨境違法違規(guī)行為,維護滬港通正常運作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針對滬港通未來的發(fā)展預期,徐洪才認為,擴大額度、增加投資標的是大勢所趨,“但更重要的是,必須看到,滬港通只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第一步,未來應該推動包括自貿區(qū)A股國際板試點、滬臺通、滬新通等措施的儘快出臺,預計年內相關改革進程將加快。”(完)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qū)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xù)聯(lián)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臺灣網版權所有

  • <nav id="ggggg"></nav>
  • <noscript id="ggggg"></noscript>
    <sup id="ggggg"><code id="ggggg"></code></sup>
    <sup id="ggggg"></sup>
  • <nav id="ggggg"></nav>
    <sup id="ggggg"><code id="ggggg"></code></sup>
    <nav id="ggggg"><code id="ggggg"></code></nav>
    <tfoot id="ggggg"><noscript id="ggggg"></noscript></tfoot>
    <nav id="ggggg"><sup id="ggggg"></sup></nav>
    <nav id="ggggg"><sup id="ggggg"></sup></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