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鮮電商天天果園線下門店已幾乎全部關閉,儘管天天果園以調整升級、將採取相對謹慎的策略的託詞回應關店事宜,也難掩自身發(fā)展受挫這一現實危機;由本來生活一手打造的生鮮電商本來便利此前也宣佈暫停運營,並以積極謀求與本來生活合併來打破僵局。
而這僅僅是陷入生鮮O2O泥沼的個案。事實上,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逾3萬家,其中農産品電子商務已達到3000家,而幾無一家從中盈利。先前問津過生鮮電商的,如優(yōu)菜網、誼萬家、小農女、濟南買菜網、上海天鮮配等企業(yè)早已慘澹收場,僅剩幾家行業(yè)巨頭憑藉著雄厚的資金背景仍在苦苦支撐。
物流配送難處理 輸在最後一公里
幾乎所有的生鮮O2O的先行者們都沒有妥善處理好物流配送與成本之間的關係。生鮮食品保鮮期短、易腐爛、受地域性和季節(jié)性限制強的特點,決定了物流配送問題關乎生鮮電商生死。據悉,生鮮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物流高出一倍。顯著的高成本讓生鮮電商之間的競爭陷入“白刃戰(zhàn)”,如搶鮮購將拿貨價60元的車厘子定價為39元包郵來吸引用戶下單,以負毛利的方式搶佔市場,。
物流配送效率高往往背負著成本過高的重擔。反應到價格上來,其直接後果就是與實體店相比,毫無競爭優(yōu)勢。生鮮電商來勢洶洶,實體店也不甘示弱、積極反擊。據悉,僅在北京地區(qū),最大的生鮮集散地新發(fā)地今年就頻繁開設新發(fā)地社區(qū)直供店,轉變過去只做批發(fā)生意的發(fā)展模式,同生鮮電商一樣直面C端消費者。
目標人群難定位 用戶習慣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
那些看到生鮮電商巨大的市場發(fā)展空間就興衝衝試水的企業(yè)們,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包括生鮮在內的整個O2O行業(yè),其目標人群並沒有所預計的那麼龐大。因此一旦定位不當,對自己的企業(yè)往往帶來滅頂之災。
先前,有的生鮮電商將目標人群定位在工作繁忙又想自己下廚的城市白領身上,寄希望於以提供代買菜、搭配每日食譜和半成品菜品的選購服務來打開市場,殊不知真正有意願做菜而又沒時間買菜的城市白領的數量遠遠低於撐起整個生鮮電商的用戶量,其發(fā)展前途可想而知。
而比這更為深重的行業(yè)危機則是整個生鮮電商市場不成熟、尚未達成用戶習慣的培養(yǎng)。
面對新興的生鮮O2O領域,用戶既覺得新鮮又覺得憂慮,有小心試驗者也有負手旁觀者,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既關注價格又憂慮品質,既關心配送又擔憂安全,由此産生的用戶印象就是即懶惰又挑剔、在網站久久瀏覽又遲遲不下單。因此整個生鮮電商面臨的直接困境就是以優(yōu)質服務來打消用戶疑慮、提升用戶滿意度,努力將自己的品牌形象打造得有口皆碑,從而慢慢培養(yǎng)起用戶習慣,促成整個生鮮O2O行業(yè)的發(fā)展壯大。目前,生鮮食品在我國的電商滲透率還不到1%,而去年生鮮電商的“死亡名單”上又出現了13家企業(yè)。
産品品質難保證 供應鏈問題成行業(yè)隱疾
生鮮食品的保質期短、易腐爛等特點時刻考驗著生鮮供應鏈。供應鏈不僅直接反映貨源好壞、品質優(yōu)劣等做方面內容,也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信任、口碑與回頭率。生鮮電商往往順應用戶對生鮮食品的高品質期待,標榜自家産品“有機”、“綠色”,並致力將該經營概念付諸實踐。然而現實卻只能通過降低貨品標準的手段來保證貨源供應量充足。降低品質、不實宣傳的最終結果就是消費者最終喪失對O2O的信任。而用戶,正是O2O企業(yè)的核心競爭源。然而,用戶習慣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生鮮電商仍將面臨消費者“挑剔”的檢驗。
供應鏈難保證,物流配送難合於用戶快速送達的需求,用戶線上購買生鮮食品的消費習慣尚未養(yǎng)成,這個中種種無不使得生鮮電商發(fā)展舉步維艱。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