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買賣公民資訊到實施詐騙再將錢迅速轉入千百賬戶,詐騙分子已經實現專業(yè)化分工和流水線作業(yè),公民資訊保護、電信運營商號碼監(jiān)管、金融機構交易管理以及立法執(zhí)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失守
2015年11月10日,杭州,MU7060包機航班從柬埔寨金邊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86名浙江警察押解著78名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嫌疑人從艙門走出。
8月19日,山東臨沂家境貧寒的“準大學生”徐玉玉,被六名電信詐騙分子以發(fā)放助學金為由騙取學費9900元,徐玉玉和父親報警後,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離世。
幾乎與此同時,山東臨沂另一名大二學生宋振寧被電信詐騙冒充警察騙走生活費1996元,亦因心臟驟停于8月23日不幸猝死。
8月29日,清華大學一名老師被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1760萬元。
接連發(fā)生的電信詐騙案,喚醒了社會對由來已久的電信詐騙的廣泛關注。儘管徐玉玉案很快告破,六名犯罪嫌疑人先後落網,但悲劇釀就,暴露出個人資訊保護、電信運營商號碼監(jiān)管、金融機構銀行卡和交易管理以及立法執(zhí)法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失守。
“與時俱進”的電信詐騙
電信詐騙存在已久。有警方資訊稱,這項業(yè)務最早是由臺灣“引進”大陸。目前偵辦的案件當中,20%的電信詐騙案有臺灣人為骨幹,臺灣人參與詐騙的金額佔到總金額的一半,“詐騙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大案,大都有臺灣籍詐騙分子參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