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臺灣網(wǎng)  >   地方  >   文化交流與合作

一眼越千年 臺灣媒體人浙江溫州采風感受甌越非遺文化

2015年05月22日 12:56:36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字號:    

一眼越千年臺灣媒體人浙江溫州采風感受甌越非遺文化

  溫州發(fā)繡吸引了臺胞駐足觀看 李佳赟 攝

  臺灣媒體人浙江溫州采風感受甌越非遺文化 李佳赟 攝

臺灣媒體人浙江溫州采風感受甌越非遺文化 李佳赟 攝

  臺灣媒體人浙江溫州采風感受甌越非遺文化 李佳赟 攝

  燈盞糕、甌塑、甌繡、細紋刻紙、黃楊木雕……這些散落于浙江溫州民間眾多的“寶藏”,承載著甌越土地千年記憶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産。21日,在“兩岸新媒體發(fā)展論壇暨兩美溫州”采風活動期間,20多位臺灣媒體人走進了浙江溫州非遺館,近距離感受了穿越千年的甌越文化。

  作為東甌名鎮(zhèn)的溫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是被譽為“活化石”的永嘉昆劇、泰順廊橋營造技藝、瑞安木活字印刷技術(shù),還是美輪美奐的樂清細紋刻紙、溫州發(fā)繡、溫州米塑等,無不透出一個“絕”,藝“絕”人“絕”。據(jù)了解,溫州“非遺”家族陣容堪稱龐大,目前進入各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産名錄的項目就有336個,其中永嘉昆劇、溫州鼓詞、樂清黃楊木雕等“國遺”項目17個,蒼南夾纈、攔街福等“省遺”項目43個。

  21日,來自寶島臺灣的20多位資深媒體人走進了溫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産館,近距離領(lǐng)略了千年甌越文化。在非遺館百工一條街,臺胞們觀看了不少在街頭已然絕跡的手藝,尤其是溫州發(fā)繡,吸引了諸多人駐足欣賞。

  發(fā)繡,是指將人的頭髮穿在針上,如同刺繡,在布上繡圖案。用一根根髮絲就能繡出畫面,乍一聽有些不可思議,直到看到了“現(xiàn)場版直播”。只見繡娘手拈繡花針,以髮絲為線,在絹布上穿梭,手指翻飛間,一隻脫殼而出的金蟬輪廓愈加清晰,讓人不禁感慨,原來人類的三千煩惱絲,剪下來,竟可搖身一變成為藝術(shù)品。

  據(jù)了解,溫州發(fā)繡是江浙地區(qū)漢族特有的傳統(tǒng)工藝品種之一,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這些發(fā)繡作品一般要製作三個月以上,製作完成後能保存上千年。親眼目睹了這一“化腐朽為神奇”的場景,不少臺灣同胞不由得讚道:“太震撼了!”

  除了發(fā)繡,沿著百工街走下去,木雕、米塑、甌繡……不少非遺絕活讓人大開眼界,其中也不乏在街頭已然絕跡的手藝,如吹糖人,只見老先生用一點點糖稀,吹吹搗搗,捏啊捏啊,幾分鐘時間便能做出一匹活靈活現(xiàn)的小馬;而溫州米塑以揉、捏、掐、刻等多種手法,製成各種人物、走獸、花鳥等民俗工藝,成品後涂上麻油,一個個色彩鮮艷、栩栩如生。

  這些湮沒在市井生活已久的手藝活喚起了臺灣同胞的濃濃鄉(xiāng)愁。溫州與臺灣地緣最近、人緣最親、商緣最厚、文緣最深,這趟“非遺”之旅讓來自臺灣的媒體人黃樹德印象深刻。

  臺灣時報週刊社長黃樹德告訴記者,臺北市也有一條溫州街,他會經(jīng)常去逛,可當真的有一天來到了溫州,他卻發(fā)現(xiàn)這裡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以前關(guān)於溫州的印象就是比較富庶,轉(zhuǎn)了一天后我感覺這裡不僅是富庶,文化底蘊也非常深厚,非遺館裏面展出的發(fā)繡和首飾龍燈真的挺讓人震撼的,這次可以説是看到了溫州的另一面?!?/p>

  黃樹德表示,以後自己會經(jīng)常過來走走看看,時常感受下文化的魅力,“畢竟臺北直飛溫州只要50多分鐘,可以説是距離最近的大陸城市,以後來往還是非常便捷的?!?/p>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