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畫
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簡體字在臺灣越來越常見。臺灣很多餐廳、旅館都推出簡體字功能表,以招徠大陸顧客。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近來也在島內(nèi)賣得很紅火。但有些島內(nèi)人士看不慣簡體字,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之美”。近日,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表示,簡體字與繁體字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簡繁之爭”的政治色彩
從大陸推廣簡體字起至今,臺灣當局對簡體字的態(tài)度常帶政治色彩。
政治禁錮的年代,字體繁簡在臺灣是涉及意識形態(tài)、事關(guān)中華文化道統(tǒng)的大事情。不消説簡體字不能用,連文字橫排都是禁忌。
隨著兩岸互通,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接受簡體字。他們發(fā)現(xiàn),簡體字確實簡捷方便,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像“塵”、“滅”這類簡化字造得很高明,甚至連反對使用簡體字的人也不自覺地模倣運用起來。
2009年,馬英九曾建議“識正書簡”,即印刷體採用繁體字,一般書寫可用簡體字,希望兩岸就此達成共識。綠營立馬借機抨擊他“棄守文化主權(quán)”,把祖先所用的文字都丟了。
2011年,臺灣開放陸客自由行,許多商家將招牌、功能表和説明都改為簡體字,簡體字書籍也佔到臺灣新書的20%,這引起一些島內(nèi)保守人士的擔憂。為安撫情緒,當時的“行政院長”吳敦義出面聲明,推廣繁體字是“行政院”一貫立場,未來不會改變。
日前,馬英九參加臺“教育部”主辦的2015年青年政策論壇。他在與學生聊起“華語文推廣”話題時説,“簡繁之爭”,並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他還建議,商家不要為了大陸觀光客改用簡體字,這樣反而使陸客失去認識繁體字的機會。
對於馬英九的建議,有島內(nèi)網(wǎng)友認為“管得太多了”,商家招攬顧客,有自由選擇使用漢字的權(quán)利,誰説大陸游客就一定特別想認識繁體字?但也有激進網(wǎng)友認為,應該在臺灣封殺簡體字。
簡體字大幅“拋頭露面”
雖然“捍衛(wèi)繁體字”的聲音一直都在,但隨著兩岸交流不斷深入,簡體字在臺灣越來越頻繁地“拋頭露面”,甚至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用簡體字給同僚寫信。臺灣作家余光中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習慣使然”。他説,以“臺灣”兩字為例,所有臺灣人書寫時幾乎沒有用“臺”的繁體字,都是用簡體。
除商店、風景區(qū)外,臺灣校園一直是簡體字“出沒”的集散地。2008年,臺灣高雄縣和春技術(shù)學院判斷出兩岸未來交流越來越頻繁的趨勢,首開大專院校風氣之先,將簡體字列入大一國文必修課。隨後,許多高校開設起簡體字課程、舉辦簡體字辨識比賽。臺北大學的學生説,他們在上課時已使用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籍。在政治大學東亞所、臺灣大學國發(fā)所,研究生看的簡體參考書甚至比繁體參考書還多。
此外,由於網(wǎng)路的發(fā)達,要與對岸網(wǎng)友溝通甚至筆戰(zhàn),臺灣學生無形中都必須要先自學簡體字。
如今,大陸人不僅可以到臺灣自由觀光,還可以赴臺投資、求學,與臺灣人戀愛、結(jié)婚,在臺生根。島內(nèi)學者認為,簡體字一定會更加盛行,因為文字的選用是隨著使用者需求而定的。
沒有不能並存的道理
事實上,不少臺灣民眾都認為簡體字、繁體字係出同源,不難認,若不是意識形態(tài)的因素,其實沒有不能並存的道理。
臺灣網(wǎng)友“大貓兒哥”説:高中時老師曾發(fā)了幾篇簡體字文章讓同學們測試,把看得懂猜得到以外的字圈畫起來。一開始看這種不熟悉的字感覺大半都不認識,可是結(jié)果出乎意外,辨識率高達八成以上。其實繁體簡體,真的只是不習慣而已,真要看,大多都看得懂,少部分看不懂的字依據(jù)前後文也能猜得出來。
大陸網(wǎng)友“陳就”説:我們從小就愛看港臺電視劇、電影,唱的港臺歌曲也不少,“70後”、“80後”對大部分繁體字都無障礙?!奥溆M懷”説:我們自帶簡繁轉(zhuǎn)換功能,不用擔心?!袄细栊侣牎闭h:繁體適合書法,簡體適合交流,都是中國字,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
兩岸同文同種,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漢字。實際上,許多簡體字在古代的書法帖上早已出現(xiàn),並不存在“繁體字才能體現(xiàn)文字之美”的定論。只要能夠方便兩岸民眾的閱讀和使用,方便兩岸同胞的交流交往,順其自然各取所需才是王道,無需意識形態(tài)來橫插一腳。(汪靈犀)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