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業(yè)扛起傳承大旗
走進生産車間,香樟木的清香撲鼻而來,木雕師傅有的忙著手工雕刻,有的認真操作雕刻倣形機。在一群四五十歲的師傅中間,有一位年輕的身影引人注目。他就是陳志忠的兒子陳樹澤。
“小時候,我經(jīng)常睡在擺木偶的屋裏,白天父親在房間雕刻,晚上我就和一屋子的木偶睡覺?!?009年,陳樹澤高中畢業(yè)後也選擇了雕刻之路。在父親的指導下,陳樹澤鑽研木雕技藝,很快便能獨當一面。
在生産車間,陳樹澤展示了其雕刻技術(shù)。他跨坐在長凳上,手拿刻刀來迴旋轉(zhuǎn),木屑像花瓣一樣落下,一塊木頭在他的巧手雕琢下,很快就有了人偶的雛形。
“一個電音三太子,從設(shè)計到輪廓成型,再到上漆,最後完工,純手工的情況下需要一個月時間?!标悩錆烧h,初具模型的木偶還要進行打磨、打粉底、上色,光打磨和打粉底兩道工序就得反覆十幾遍。
工作之餘,陳樹澤最興奮的莫過於帶團去周邊表演電音三太子。每當有兩岸業(yè)者舉辦各種展會、文化沙龍,他總喜歡帶著幾十斤重的木偶頭和骨架參加,並在現(xiàn)場跳上一段三太子舞蹈。為了讓記者有直觀的感受,陳樹澤和父親鑽進三太子裏面,伴著音樂來了一段動感舞蹈。卸下木偶時,他們已是滿頭大汗。
“木偶雖重,但木偶雕刻傳承的擔子更重,家傳的手藝不能到我這兒沒了?!标悩錆烧h,父親收過30多個學徒,最後沒剩下幾個。為了繼承好木雕技藝,陳樹澤把目光投向了臺灣。陳樹澤介紹説,臺灣木雕作品風格鮮明,比如對菩薩、羅漢形象的刻畫,與大陸木雕普遍圓潤、細膩不同,臺灣的作品體現(xiàn)了塊面結(jié)合、剛?cè)嵯酀奈鞣矫缹W風格,另外臺灣木雕觀賞性較強,注重融合文創(chuàng)元素,比如開發(fā)卡通動漫角色?!跋乱徊轿蚁氲脚_灣拜師學藝。吳榮賜是臺灣著名的木雕大師,我想投到吳老師門下”。
文創(chuàng)讓木偶更有活力
近年來,兩岸民俗交流活動日漸增多,臺北興洲園掌中劇團、嘉義長義閣掌中劇團等臺灣劇團經(jīng)常到福建演出交流。頻繁的互動,讓陳志忠萌生了木偶文創(chuàng)化的念頭。
“臺灣人給電音三太子配的音樂充滿童趣,聽到音樂,自然就想跳舞?!标愔局蚁M菽九伎梢远鄬W習臺灣木偶戲的布景、燈光等現(xiàn)代化道具,好好研究臺灣木偶走市場化的路子和經(jīng)驗。
在工作室一角,記者看到三尊小型電音三太子,只有40釐米高,萌態(tài)十足?!斑@眉毛由犀牛尾毛做成,鬍鬚也是,跟大的三太子用料一模一樣?!标愔局艺h,小型木偶的製作工藝和大木偶一樣,只是按比例縮小。
陳志忠希望與臺灣的工藝美術(shù)院校合作,引進時尚的設(shè)計,讓木偶形象多樣化,而不局限於民俗表演。“給木偶插上文創(chuàng)的翅膀,可以讓木偶更有活力。”陳樹澤解釋道,大型電音三太子適合喜慶活動,在臺灣市場,一個可賣到一兩萬元人民幣,而小型三太子可以做成紀念品或工藝品,便於遊客攜帶。
目前,陳志忠打算和臺灣朋友合作成立一個兩岸傳統(tǒng)藝術(shù)展示中心。“它不僅展示陣頭文化所包含的木偶形象,還要融入文創(chuàng)元素,力爭成為一個兩岸民俗文化的展演基地?!标愔局艺h。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