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華文化尊師重道、尊老敬賢、慎終追遠,每個炎黃子孫都應該學會飲水思源。”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4日在陜西黃帝陵植樹現(xiàn)場如是説。
巍巍橋山,泱泱沮水,癸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當日在陜西省黃陵縣橋山軒轅殿前廣場舉行,萬餘名海內外華夏子孫拜謁黃帝陵。
中國人自古有以植樹來緬懷先人的傳統(tǒng),五千多年前,黃帝手植“軒轅柏”,被後世譽為“神州古樹木之首”,如今依然立於軒轅廟中。孫中山先生在《黃帝讚》中寫道“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
上午11時許,在黃帝陵的“思源林”,郁慕明親手種下“連根柏”。他在種植現(xiàn)場表示,“思源林”,取“飲水思源”之意,寓意臺灣與大陸同祖同根同源。同時,他還賦詩一首:“兩岸兒女同根生,公祭軒轅炎黃孫。清明思源植林樹,慎終追遠中華魂?!?/p>
郁慕明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陜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方面一直髮揮著重要作用,從幼年起,他就在歷史和地理課本經常讀到與黃帝、黃河相關的文化符號。中國人作為黃帝的子孫,早已不僅僅是血統(tǒng)上的觀念,而是一個文化歸屬的概念。
在加拿大攻讀政治學專業(yè)的汪祖儀祖籍北京,在臺灣已落戶三代。作為臺灣青年黃帝陵尋根祭祖團的成員他表示,雖自幼留學海外,但從小家裏的長輩就告訴他,中華民族的根在陜西黃帝陵。
臺灣“80後”王炳忠告訴記者,對於祖先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情結,無論自己身在何處那是無法忘懷的。
黃帝陵基金會理事長王曉安認為,作為世界最大的族群,華夏兒女遍佈五洲四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今日栽種的是希望之樹、幸福之樹、和平之樹。
據了解,從2001年起,前來祭祖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以種植“炎黃子孫林”的形式,來表達對始祖的崇敬與追思之情。10餘年來,已有累計近萬人參加了“炎黃子孫林”種植活動,並先後有兩千多位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植柏樹近千株。目前,黃帝陵古柏面積達1335畝,古柏8.3萬餘株,樹齡千年以上的古柏3萬餘株。
郁慕明指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是巨大的精神財富,未來他還會組織更多的臺灣年輕一代前來大陸,領略風土人情及文化歷史,使兩岸青年人增強文化認同感,找回共同的歷史記憶。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冽瑋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