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lián)合晚報》昨天的社論指出,“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很多人忍不住用這樣的字句來形容在“金援弊案”中越陷越深的邱義仁。從“編聯(lián)會”、“新潮流”到多次在艱困時期擔任民進黨秘書長,邱義仁曾經(jīng)是臺灣民主運動中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然而經(jīng)此一遭,將來大部分的人只會記得邱義仁和“十億弊案”牽扯不清,這樣的發(fā)展,的確讓人唏噓。
社論説,邱義仁在民主運動中建立起的名聲是毀了,不過,真的是“毀於一旦”嗎?恐怕未必確然。邱義仁的名聲其實不是突然在弊案爆發(fā)後,轟然崩潰,在此之前,有好幾年的時間,他自己的選擇,他自己的作為,早就不斷侵蝕了他的歷史地位,弊案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吧!
邱義仁的沉淪,從2000年“總統(tǒng)”大選和陳水扁密切合作開啟其端,在“兩顆子彈”事件中有了戲劇性的轉折。邱義仁和陳水扁一起將民進黨改造成“選票至上”的政治機器,用一種純粹技術性算計的角度看待選舉,對自己的選舉操盤能力,有了越來越高的信心,終至於完全不顧理想,也不顧臺灣整體利益,只要是能拉攏選票、創(chuàng)造選舉勝利的,就是他們要做的事。
社論指出,“兩顆子彈”過程中,邱義仁刻意在“總統(tǒng)府”記者會中誤導民眾,強化了“兩顆子彈”的選票效應,讓陳水扁險勝當選連任,邱義仁與陳水扁的關係更形密切。雖然外界還是視邱義仁為“新潮流”領袖,事實上從那時起邱義仁就已經(jīng)跟“新潮流”疏遠了。更進一步,在陳水扁政權風雨飄搖時,邱義仁毫不掩飾地表明“我們都是?;庶h”,他的身分他的立場,早已經(jīng)與民主沒有一點瓜葛,單純只剩權謀和利益的考量了。
權謀放中間,民主理想擺兩邊,那個時候的邱義仁,處在最有機會讓陳水扁垮臺拯救臺灣民主也拯救民進黨的位子上,然而他的選擇卻徹底背離年輕時代的立場。不必等到“金援弊案”,那個時候的邱義仁,已經(jīng)將自己的尊嚴與名聲拱手送走了?;蛟S應該這麼説,弊案不過是這一連串驚人的錯誤判斷,最終的一個句點吧!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