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ad9_210*60
關(guān)鍵詞:
臺灣網(wǎng)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中國認同”是兩岸民眾和諧相處的感情基礎

2017年06月26日 14:04:00  來源:臺灣網(wǎng)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wǎng)路報今日發(fā)表評論文章指出,在民進黨當局不斷“去中國化”,以及激進“獨派”借巴拿馬“斷交”而鼓吹割裂大陸與臺灣、中華民族的關(guān)係之際,兩岸民眾如何維繫感情更顯重要。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其實正是從民族角度來防範臺海升高緊張局勢的感性論述,亦是兩岸民眾和諧相處的感情基礎。

  評論摘編如下:

  刻著明朝魯王所提“漢影雲(yún)根”四個大字的巨石,是金門的著名景點。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的鄭成功後裔、知名詩人鄭愁予,日前在臺北一場演講中就這塊巨石指出:“漢指的是漢族,雲(yún)在詩的意像是指龍,代表魯王惦記著自己是中國之族。”在民進黨當局不斷“去中國化”,以及激進“獨派”借巴拿馬“斷交”而鼓吹割裂大陸與臺灣、中華民族的關(guān)係之際,鄭愁予此言指明瞭兩岸民眾和諧相處的感情基礎;尤其兩岸當局之間正因缺乏政治互信而持續(xù)升高僵持對立,兩岸民眾如何維繫感情更顯重要。

  西元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之前,臺灣民眾的中國概念相當高,大多認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這當然是從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出發(fā),不認為臺灣意識和中國概念隔絕敵對,所以李登輝出任第一任民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的就職演説中,十二次提到中國人、五次提到中華民族、兩次提到中華文化,這也都不違背臺灣意識和臺灣利益。

  但是2000年起的8年間,執(zhí)政的民進黨推行“臺灣、中國,一邊一國”,指“中國是外國、是敵國”,大舉“去中國化”,致使“中國”在臺灣社會異化成為非我甚至是敵對性的概念,逐漸地過半民眾不再認為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2008年馬英九執(zhí)政後,強調(diào)兩岸民眾同屬中華民族;他也多次引用孫中山先生主張的“振興中華”,以示對民族的認同。如今民進黨再度執(zhí)政,又擴大“去中國化”。

  由於民進黨長期主張“臺獨”,且以此教育其群眾,也就非常困難轉(zhuǎn)身去承認排除“臺獨”選項的“一個中國”或“九二共識”。大陸對此應非沒有了解,才會一方面維持對蔡英文的壓力,另方面等待她做完“未完成的答卷”。這當然需要時間,而蔡與民進黨若有心為自己爭取較多時間來改善兩岸關(guān)係,就應在政治上尚難表明接受“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同時,停止“去中國化”,以示誠意。而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其實正是從民族角度來防範臺海升高緊張局勢的感性論述。

  蔡英文于不久前兼任了“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遺憾的是,她未掌握此一機會正面評價中華文化,甚至佔著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的地位而壓制中華文化,失去扭轉(zhuǎn)自己欲脫離中華民族形象的良機。今後她若能言行一致地及時回歸鄭愁予所言的“中國之族”,也所理當然地以自己的職務來肯定中華文化,並且及時停止12年臺灣歷史課本打算去除“中國史”,就不可能不會在兩岸尚未重新建立政治互信之前,開闢出一條緩和臺海局勢的途徑。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