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給兩岸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但也提供了兩岸經濟合作發(fā)展的新機遇。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8月4日在南京舉行的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提出這一觀點。
曹小衡分析説,全球金融危機後,美歐大經濟體陷入低迷,而大陸經濟保持了較高增長,大陸經濟地位在亞太乃至全球都將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由於外向型經濟衰退,大陸將轉而擴展內需市場。“這將是一個劃時代的轉變,大陸將不再只是‘世界工廠’,也將成為‘世界市場’?!辈苄『庹h,這就為兩岸經濟合作開闢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廣闊天地。
曹小衡預測,金融危機之後,大陸外貿難以保持多年來20%以上的增長速度,除其他各國貿易保護、人民幣升值等原因以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大陸出口戰(zhàn)略將發(fā)生轉變,由出口勞動密集型工業(yè)製成品轉為附加值、技術含量較高的産品。
“出口、投資和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曹小衡説,在外貿難以維持高增長的情況下,內需將成為大陸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而大陸的內需市場潛力“遠遠未曾發(fā)揮”。預估到2020年,大陸消費市場總量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曹小衡説,未來大陸經濟保持高速增長還有一個主要動力,就是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大陸要完成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yè)化的目標,勢必加快步伐;而大陸的城市化,如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所言,將是亞太區(qū)域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紤]到大陸13億人口,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所蘊含的經濟潛力不可估量。
兩岸經濟合作將産生新趨勢
曹小衡認為,因應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大陸經濟特點,兩岸經濟合作將産生四個新趨勢。
一是由“單向”投資轉型為“雙向”投資互動。
曹小衡分析認為,臺灣未來迫切需要引進陸資,因為島內為了振興經濟,推出了一系列項目,例如《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劃》,就計劃投資5000億元新臺幣。但長期以來臺灣面臨著“政府”投資不足、民間投資意願低的難題,若能積極引進大陸資金參與,將為島內注入新的活力。目前陸資赴臺也已獲得政策上的突破,為這一轉型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是兩岸經濟合作將由“外向型”轉型為“內外並重型”。
以往,臺灣將大陸作為生産基地,採取“臺灣接單,大陸生産”的代工模式從事出口,但金融危機讓這種模式面臨嚴峻考驗。大陸市場的崛起,將使臺灣轉而更為注重面向大陸的市場銷售,同時大陸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也為臺灣企業(yè)提供了伸展拳腳的良好機會。
三是由傳統(tǒng)製造業(yè)合作向傳統(tǒng)製造業(yè)、高科技産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合作並重轉型。
大陸的産業(yè)結構面臨進一步調整升級,高科技産業(yè)和現代服務業(yè)的比重將顯著提升,“這對臺商在大陸的經營會産生重大影響?!苯刂?008年,臺商在大陸的總投資約九成是製造業(yè),未來臺資要確保在大陸的市場地位,必須向高科技産業(yè)轉移。大陸的現代服務業(yè)起步較晚,而臺灣在這方面有許多優(yōu)勢,兩者完全可以實現資金、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有效融合,獲得雙贏。
最後一個趨勢則是兩岸經濟關係走向正常化和制度化。
曹小衡表示,金融危機的發(fā)生,將使兩岸經濟關係正?;椭贫然牟椒ゼ涌欤瑑砂抖颊J識到,必須建立經濟合作機制,才能實現互利雙贏。
兩岸經濟關係實現正常化之後,兩岸將採取各種措施,大幅降低要素流動門檻,進一步擴大兩岸間的貿易投資,並深化兩岸在經濟領域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建立常設性的合作機構,簽署全面經濟合作協(xié)議(如ECFA),通過減讓關稅、擴大投資、經濟技術合作、服務業(yè)合作等措施,使兩岸經濟關係更趨緊密。曹小衡説。(本報南京8月5日電 記者 王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