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推薦標簽:兩會領(lǐng)導(dǎo)人商談 | 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臺灣網(wǎng)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綠色生産線上的“芒刺青年” 民進黨這樣導(dǎo)演社運熱潮

2015年08月11日 13:39 來源:東南網(wǎng) 字號:       轉(zhuǎn)發(fā) 列印

綠色生産線上的“芒刺青年”民進黨這樣導(dǎo)演社運熱潮

  “講師”蔡英文為青年軍授課資料圖

  一場強颱風,讓“反課綱”運動提前收工,但余波未了。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開始思考,從去年大學生群體參與的“太陽花學運”,到這次以高中生為主的“反課綱”,讓島內(nèi)社會備感困擾的社運熱潮,到底是怎麼來的?讓我們換個角度,看看民進黨這些年來做過哪些“有針對性”的工作。

  兩張收據(jù) 藏不能説的秘密

  民進黨與“反課綱”運動“戀情”曝光,始於兩張收據(jù)。

  從7月初開始,島內(nèi)部分高中生在街頭撐著黑傘,象徵“黑箱課綱”。但發(fā)起抗議的社團,竟然在網(wǎng)上曬出2張“買傘”的收據(jù),上面還清楚印著民進黨的報賬編號。尷尬又無奈的民進黨,只好承認確實為“反課綱”運動提供了物資上的協(xié)助,但又辯稱“不干預(yù)”、“不收割”。

  這種套路何其熟悉!在去年的“太陽花學運”過程中,民進黨也是如此強辯。即使學生當時能攻入“立法院”,是因為民進黨黨團做內(nèi)應(yīng)開的側(cè)門;即使“學運領(lǐng)袖”林飛帆、陳為廷,都具有蔡英文青年軍身份;即使抗議規(guī)模最大的3月18日,民進黨130個民代及參選人動員了6800人參與抗議……但民進黨始終硬頸否認,説沒有就沒有,有也説沒有。

  此次“反課綱”落幕之時,民進黨的幕後工作再次被曝光:7月12日,抗議活動掀起高潮前夕,多個具“獨派”色彩的民進黨外圍組織,分別在臺北、臺中、臺南和高雄,舉辦了所謂的“自由之夏——中學生組織行動力”培訓(xùn),意在激化“反課綱”抗議。其間的授課內(nèi)容,既包括陳為廷、林飛帆等人傳授學運經(jīng)驗,也包括民進黨青年部主任傅偉哲主講“從社會運動到政治參與”。

  此後不久,“反課綱”學生翻墻闖進“教育部”,抗爭進入白熱化。在抗議學生林冠華自殺的7月30日,這些“獨派”組織仍在網(wǎng)路上召集學生參加當天進行的“培訓(xùn)”。

  一個基金會 開闢全新“青年戰(zhàn)場”

  臺灣社會新一波學運熱潮,背後的推手並非一兩個。但若論佈局能力與貢獻程度,蔡英文一定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2012年1月18日,蔡英文在敗選後的第4天,宣佈將在黨外成立辦公室,“幫民進黨擴大社會基礎(chǔ)”。半年後,卸任黨主席的她,宣佈成立“小英教育基金會”。

  將高達1.68億元新臺幣的補助款及結(jié)餘款全部注入,明確用途為“結(jié)合在地公民團體”,“鼓動全民參與的社會力,讓每個人都是改變社會的參與者”。

  而這個基金會的第一項公開活動,就是安排蔡英文以“講師”身份,為民進黨各派系的青年軍講課。其中包括,扁係的“凱達格蘭校青年營”、新係的“春雨臺灣新青年領(lǐng)袖營”、謝係的“新文化工作隊”。

  個中內(nèi)幕,不足與外人道,但可從一篇獨家報道中略窺一二。2013年8月,新係大佬李文忠之妻、《時報週刊》記者陳德愉獨家報道了新係在臺灣中部深耕十多年的“春雨臺灣新青年領(lǐng)袖營”,其時恰逢蔡英文授課,主題是“公民路線”,正在籌備的是2014年的活動。

  陳德愉寫道,下課時間,她詢問一個彰化女孩在這裡的收穫。這個純樸的女孩,認真想了幾分鐘説,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説,她人生的志願就是要當一根“芒刺”,要讓官員、“政府”感覺到芒刺在背!她強調(diào)説,“真的,太酷了!當一根‘芒刺’!”

  而除了訴諸理想外,民進黨對青年們還有現(xiàn)實誘惑:民進黨借著1990年的“野百合運動”,曾讓一大批青年學生直接躋身政壇,其中不乏林佳龍、鄭文燦這樣的今日“天王”。對於很多野心勃勃的青年來説,學運是走向從政之路的終南捷徑。

  一條“生産線” 量産七場街頭運動

  事實上,自2012年“大選”敗北,民進黨明確提出進一步爭取中間選民與青年世代的戰(zhàn)略。而社運,則被視為可以利用且能吸引青年的王牌。所謂的“芒刺青年”,正是蔡英文孜孜以求的。

  自2012年至今,蔡英文用心經(jīng)營了4年“青年戰(zhàn)場”,從沒有公開宣揚過這方面的成績。但隨之洶湧而來的社運熱潮,比什麼都有説服力:

  “反媒體壟斷大遊行”(2012年9月)、“洪仲丘凱道抗議”(2013年8月)、大埔“拆政府”抗議(2013年8月)、“太陽花學運”(2014年3月)、“反核四”運動(2014年4月)、“割闌尾”運動(2014年5月)、“反課綱”運動(2015年7月)等。

  這些社運事件中的帶頭者或抗爭主力,基本都是深受民進黨培訓(xùn)和引導(dǎo)的青年學生。他們向官員扔鞋子抗議,反對一切“政府”施政,不放過任何“當芒刺”的機會。名噪一時的林飛帆、陳為廷、魏揚、黃鬱芬等人,正是蔡英文主導(dǎo)的“芒刺生産線”所生産的“模板産品”。

  2014年5月,蔡英文在回鍋民進黨主席的交接儀式上,明確表示將基金會與公民團體的互動,作為重返執(zhí)政的三大任務(wù)之一。即充分重視、利用公民團體的力量,分進合擊,共同對付國民黨,最終實現(xiàn)重新執(zhí)政的目標。

  一個“太陽花學運”,直接為綠營帶來“九合一”選舉的大勝。食髓知味的蔡英文及民進黨,顯然希望利用“反課綱”,在2016“大選”中再下一局。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對於蔡英文及民進黨來説,不斷發(fā)動社運,讓更多青年世代衝上街頭,可以搞得馬當局“生活不能自理”,卻又無處換手,而自己可以隱身幕後,等遍地狼藉時,收割政治果實即可。(海峽導(dǎo)報記者 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