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臺灣的兩則新聞相繼而來,令麻木之人也會難安。
1月11日,曾被迫成為“慰安婦”的小桃阿嬤(阿嬤,臺灣對女性長者的稱呼)在屏東離世,她不僅沒等來日本的道歉,甚至臺灣的教科書也還不能在“慰安婦”前加上“被強迫”三字。
2月17日,在“二二八”事件期間失蹤的日本人青山惠先的家人在臺北打贏官司,臺灣“高等行政法院”認定青山惠先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判決賠償其家人600萬元新臺幣。
臺灣媒體在大幅報道“首例外籍家屬獲賠償”的同時,臺灣有些政治人物仍然堅持不許在“慰安婦”前加上“被強迫”,臺教育主管部門宣佈3月份召集專家再討論,決定權(quán)要等到蔡英文上臺。小桃阿嬤是地地道道的臺灣女兒,生於日本統(tǒng)治下的“臺北市永樂町”,少女時代的志向是做一名老師。她19歲時被拐騙到海外做慰安婦,3次喝消毒水自殺未成。日本投降後,24歲的小桃阿嬤回到臺灣,卻一直得不到家人和社會的接納,四處流浪求生。晚年白天在屏東的市場賣椰子,晚上就住在市場的鐵皮屋裏。小桃阿嬤因晚年站出來披露自己的悲慘過往和赴日本打官司而受到關(guān)注。在日本敗訴後,她説:“官司輸了,我的心沒有輸。”她生前表示有兩個遺憾,一是日本連句道歉都沒有,二是她一生沒有完成中斷的學業(yè)。
而她最大的遺憾應該是被自己孫輩的政治人物繼續(xù)羞辱,哪怕是在死後。這些人口口聲聲愛臺灣、要尊嚴、實現(xiàn)公平正義,可是他們給小桃阿嬤的愛、尊嚴、公平正義在哪?小桃阿嬤生前一句“想到過去,足毋甘願”,他們選擇聽不見!漠視不能給他們帶來選票的苦難群體也就罷了,還要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加害她們。在民主多元的遮羞佈下,挑戰(zhàn)歷史事實和國際共識,踐踏人類良知,這些人到中國大陸、韓國甚至日本去喊“慰安婦是自願的”試試?臺灣影片《賽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