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一代身份證明年退出歷史舞臺 30年陪伴幾代人成長(圖)

2012年12月25日 08:19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fā) 列印

  別了,一代證!

  30年陪伴幾代人成長 明年起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本市三百多居民首批領到身份證》登上了1984年8月31日的《北京日報》。

在北京警察博物館裏,全中國第一張身份證單秀榮的身份證陳列在展櫃裏。

一名上海市民展示兩代居民身份證。新華社發(fā)

  一名上海市民展示兩代居民身份證。新華社發(fā)

  明年1月1日起,陪伴了幾代人的一代身份證,將退出歷史舞臺,還沒到“而立之年”的一代證,生命僅剩7天了。近30年來,這張薄薄的卡片,在為人們提供便捷的同時,更是見證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變遷,記錄了每個人的成長足跡。

  從40、50後對首獲身份證的新鮮好奇、到70、80後拿它捅宿舍門的校園情結……回首過往,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段關於“一代證”的記憶,這些記憶或清晰、或模糊,但大多與青春有關。

  她領到中國第一張身份證

  講述:單秀榮 職業(yè):女高音歌唱家

  出生於1946年的單秀榮,除了在音樂上的造詣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中國一號公民”。28年前,她在居住地東城區(qū)朝陽門內大街203號文化部宿舍大院內,領取了新中國頒發(fā)的第一張居民身份證。“這是個不可替代的榮譽,我覺得非常幸運。”28年後再次回憶起那段經歷,單秀榮仍感慨萬分。

  “第一人”經慎重選擇

  時光回轉到1984年8月30日晚,東城區(qū)朝陽門內大街203號文化部宿舍大院的老幹部活動站門前張燈結綵、花炮齊鳴,一派熱鬧景象。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等部門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首批居民身份證發(fā)放儀式舉行。

  1984年,文化部大院裏住了2000多居民,其中大院南樓有170多戶、380位居民,這380人有幸拿到了首批居民身份證。而單秀榮成為380人中的“第一”。

  單秀榮回憶,發(fā)證的前一天,民警到府通知,通知到她家的時候特意説了一句:“單老師,明天你第一個領身份證!”不過這句話當時並沒有引起她多大的注意,她反倒更關心身份證的“功能”。她問民警:“有了身份證,出門還用不用帶工作證?”民警答:“身份證和工作證不同,工作證還是要帶?!?/p>

  事後,單秀榮了解到,那個年代選擇“第一”並非隨機行為,而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理論上説,單秀榮的丈夫是戶主,應該去領第一張身份證,但是組織上決定給她。

  1984年,單秀榮38歲,作為女高音歌唱家,在社會上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上世紀70年代末,她為多部電影、電視劇配唱主題歌曲,電影《沂蒙頌》的插曲《願親人早日養(yǎng)好傷》、電影《歸心似箭》的插曲《雁南飛》等,在當時幾乎家喻戶曉。

  除了社會影響外,組織上考慮人選還充分綜合了政治素質、年齡、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等因素?!安荒苡蟹缸锴翱?,年齡也不宜太小或太大,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本C合各方面因素,單秀榮成為“中國第一公民”。

  領證熱鬧像過年

  “當時領證的場景就像過年一樣,很多居民圍著,拿到身份證後都特別興奮。”單秀榮回憶,當晚自己拿到身份證就是一瞬間的事兒,還沒顧得上多想,就被記者們圍住了。

  《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等各媒體的記者紛紛上前採訪,請她談談感受?!拔蚁肓讼耄h‘領了身份證以後肯定方便多了’?!敝两?,她對自己的這句回答仍印象深刻。

  “雖然當時還沒有實際用過,但是我想像中肯定是方便了。”事實也印證了當天的回答。單秀榮是演員,當時經常出差演出,再加上有時候會收到錄音稿費,所以身份證在她身上的使用率,遠高於其他普通市民。

  領到身份證的第二天,單秀榮所在的大院更熱鬧了。媒體採訪不斷,還有不少從全國各地寄來的明信片、首日封,讓單秀榮簽字。大院的收發(fā)室經常是一麻袋一麻袋地裝,最多的一天能收到七八十封信。

  單秀榮認真地在每張明信片、首日封上簽名,然後再寄回去。有些沒有附帶郵票,她就自己掏錢買郵票貼上去再寄回,沒漏下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