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江在茶廠做包裝茶葉的工作,如今一家人順利脫貧。記者 祝可 攝
華龍網1月15日10時31分訊(記者 ??桑┎恢硕嗌僮?,車輛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向前,終於抵達了大山深處的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xiāng)。這裡山高路遠,素有壽寧的“西伯利亞”之稱。 據説,1988年建鄉(xiāng)時,下黨因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被稱為“五無鄉(xiāng)鎮(zhèn)”,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一度不足200元。就是這樣一個特困鄉(xiāng),近年來卻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條別樣脫貧路。1月14日,2017全國網路媒體“走轉改”新春走基層採訪團一行來到壽寧下黨,進行實地採訪。
從“負”到“富” 特困村民一年時間全家脫貧
在森林茂密的壽寧縣下黨村一個小山坡頂上的廠房裏,51歲的王明江正在做著茶葉包裝的工作。2015年,長期在溫州等地打零工的他回到家鄉(xiāng),加入下黨蓉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和大兒子一起為家鄉(xiāng)産業(yè)打工。他説,以前在外打工,四處漂泊,風餐露宿,一個月三千多工資,最多能存上千把塊?,F在上班就離家五分鐘的路程,同樣的工資卻能存到兩千多,感覺生活充滿希望。
2014年11月,下黨蓉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成立,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其中,王明江一家就是其中一戶。前些年,因大兒子王有長患肌肉萎縮癥,為治療疾病,家中花光了幾乎所有積蓄,還負債十幾萬,全家因病返貧。為了還債,王明江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常年在外打工。妻子體弱多病,還有患病的大兒子需要照顧,家裏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2015年的一天,王明江被村幹部給叫了回來:“回村裏來工作吧,我們給你找路子?!膘妒?,王明江回到下黨村,和病情已經好轉,能幹點輕活的大兒子王有長一起,加入下黨蓉黨農民專業(yè)合作社。
在合作社打工,爺倆年收入約有4萬元。通過合作社“定制茶園”平臺,他們每年茶青收入在1萬元左右。小兒子王有華外出務工,年收入約一萬元。2016年,王明江一家年收入達到6萬左右,每人平均收入約1.5萬,遠超全鄉(xiāng)9400的每人平均收入,實現全家脫貧。
如今的下黨村是個美麗的村鎮(zhèn)。記者 祝可 攝
從“無”到“有” 定制茶園開啟脫貧新模式
王明江只是近年來眾多下黨回歸的農民之一。這個閩東四個特困鄉(xiāng)之一鄉(xiāng)鎮(zhèn),如今,早已擺脫“五無”尷尬局面,舊貌換新顏,那些曾因窮困紛紛背井離鄉(xiāng)討生活的人們紛紛回鄉(xiāng)謀求新生活,新發(fā)展。
近30年的扶貧開發(fā),深山窮鄉(xiāng)到美麗鄉(xiāng)鎮(zhèn)的華麗嬗變,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援,更是當地幹部群眾擺脫貧困的不懈追求和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堅守。
據了解,從2004年開始,福建省以及市級各部門陸續(xù)下派幹部到下黨部分村莊駐村幫扶。2014年7月,福建省委組織部下派曾守福任壽寧縣下黨村第一書記。他帶領村領導班子推出“定制茶園”項目,利用“消費扶貧+産業(yè)扶貧”,讓先富的村民帶動大家,研究制定機制和標準,讓村民、村集體和引入的企業(yè)實現三方共贏,形成全鄉(xiāng)農民的增收點。
“定制茶園這種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將貧困村的産業(yè)與大眾扶貧、消費需求有效對接,市場具有廣闊性?!痹馗Uh,通過整合資源、打造品牌、保證品質,可讓村民收入普遍翻倍。
這兩年,扶貧定製品牌“下鄉(xiāng)的味道”逐漸為人所知。曾守福説,下黨提出了一個消費扶貧的理念,要做中國第一個扶貧定制茶園,就創(chuàng)設了自己的一個品牌叫做“下鄉(xiāng)的味道”。
下黨村的石鋪小道。記者 祝可 攝
從“貧”到“精” 旅遊扶貧打造脫貧新思路
2015年,下黨村被列入第三批國家傳統(tǒng)村落,並納入全國鄉(xiāng)村旅遊扶貧觀測點,引進專業(yè)策劃團隊,幫助策劃實施了29個旅遊開發(fā)項目。下黨村籌資3200多萬元完善“紅色下黨”旅遊景區(qū)基礎設施建設,致力將下黨打造成為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示範鄉(xiāng)鎮(zhèn)。
去年,下黨村被評為首批“中國千千萬萬鄉(xiāng)村旅遊品牌村”、“中國鄉(xiāng)村旅遊示範村”。旅遊業(yè)的興起有效帶動了民宿、農家樂等第三産業(yè)的發(fā)展,村民收入大幅增加。目前,村裏辦起了6家賓館、3家民宿、5家農家樂,帶動20多名年輕人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2016年,下黨村財政從2014年的零收入增長到20多萬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4200多元增加到11000多元,帶動2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黨建脫貧、産業(yè)脫貧、旅遊脫貧,下黨人的路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