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有感於陳鈺銘師生畫展
2018-11-30 18:34:00
來源:中國軍網(wǎng)
字號
老實説,現(xiàn)在畫展多了,“不一樣”就是期待。只是,好像畫家們並非都這麼想,或許也並沒有能力這麼做。所以,“不一樣”往往是個奢望??偟恼h,不少畫展出現(xiàn)“一樣”或者“差不多”者,不是因為“縱向遺傳”,就是“橫向遺傳”,要麼就是“近距離感染”,還有就是“自我繁殖”。
陳鈺銘《軒轅皇帝》
這次畫展,是師生展,先生扛大旗,弟子很賣力,合成一臺大戲。老師是主角,人人有佳作,也算多人共展,或稱主題群展。來前,怕“一樣”,忌諱一個師傅教的、一個模子搕的。看後,非常感慨,特別欣慰,不僅不太“一樣”,還有新面貌,也溢出些許新味道,是為可喜,尤為可賀。
陳鈺銘《燕昭王招賢納士》
關於陳鈺銘先生——這位擎旗的師傅,似乎無須多言,作為軍隊走出的、術業(yè)有專攻的個性水墨人物大家,不僅早就聲名在外,關鍵是畫好,有境界、有味道,且越來越好,越來越地道,不斷自我聚焦,成就個人面貌,也為水墨人物畫壇,矗立奇墨異彩的突兀一“象”。
參展陣容中,作為陳鈺銘工作室助教的李連志、張力弓先生,也是耕藝已久、早聞聲名。本次畫展,連志、力弓的新作,也屬大幅精製,猶有“鶴立雞群”之貌??催B志畫兒較多,其藝道功夫,江湖早有傳説,根本在於其有想法、耐琢磨,作品尋味、境界不俗。畫得好,題材也廣、形式又多,潛力可挖,未來可期。
陳鈺銘《天上黃土地》
觀中國美術,師徒模式演繹至今,成為一種文化。所以,中國藝術“派”少而“宗”多,表現(xiàn)在師徒相授、子承父業(yè)、友朋宗親、地域鄉(xiāng)鄰等,所以,具有師承性、家族性、地域性特徵,與長期的農耕社會、情緣文化等諸多因素相關,也與傳統(tǒng)藝術往往被作為一門手藝傳承相合。這種模式,雖經(jīng)漫長,但多有流弊,學界多有宏論。私以為,核心之命題在於,藝術家或許是個非常特殊的人類學、文化學現(xiàn)象,終究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
陳鈺銘《天籟》
一直以來,不少有識之士均有此感慨,精英可以培養(yǎng),科學家可以培養(yǎng),藝術家卻難以培養(yǎng),尤其是能出精品、巨制、創(chuàng)造經(jīng)典的大家,往往與培養(yǎng)無關。如同“錢學森之問”一樣,令人尷尬;吳冠中更是多次疾呼,並鄭重提出“以獎代養(yǎng)”的建議,但至今未見多少動靜,各類藝術院校、各種工作室,似乎依然紅紅火火。
陳鈺銘《劉老莊連》
藝術家成長中,內在(心源)非常重要,外在有時也是“燃”點。通俗説就是,成為伯樂眼中的千里馬。當年,宋王趙佶選中天才少年王希孟,成就《千里江山圖》,是宋徽宗獨具慧眼,根本是王希孟天有奇才。
這次師徒展,有陣容、有規(guī)模,能拿出這樣的作品,能有這樣的展覽效果,可見當初師者選材見功夫,學生多有內在,范習也見功夫。
李連志《鋒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