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準備對做好的馬扎進行精加工。
年過百歲卻依然精神矍鑠,在退休後的41年中,撿拾木料製作了幾千把小馬扎、板凳送給鄰居……在朝陽區(qū)勁松街道農(nóng)光裏中社區(qū),101周歲的李慶祥老人用自己的巧手和愛心繪出濃濃的鄰里情。
身著藍色工作服,腳踩一雙棉靴,鬚眉雪白,面帶微笑,端坐在齊膝高的板凳上。不久前,記者去探望在家中的李慶祥老人?!澳阋渤砸粔K兒,好吃?!崩先藷崆榈啬闷鹨粔K桃酥遞到記者面前。此刻,他正準備享用自己的早餐: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兩塊桃酥和兩塊蜂蜜蛋糕。老人説,退休41年來,他除了每年的初一早晨會吃餃子外,其餘每天的早飯絕不改變。
“吃飯不用人喂,走路不讓人扶,就連日常起居也很少要人打理。”老人的兒媳張女士説,老人退休後始終保持著嚴格的作息時間和獨立的生活習(xí)慣。
1911年,李慶祥老人出生在山東淄博,後來隨父母來到北京生活。年輕時他便熱心助人又不求回報,周圍的人都喜歡找他幫忙。1951年,他成為北京市光華木材廠的一員,一直在門窗車間從事刀具工作。由於技術(shù)嫺熟,工作3年的他便獲得北京市勞動模範的稱號?!靶轮袊闪⑨崛嗣翊髸玫牡谝慌皳Q修就是我?guī)ь^做的?!彪S後的工作中,老人先後帶了20多個徒弟,在首都很多知名建築中都留下過他們勞動的身影。
退休後,老人每天都會騎著三輪車到街頭巷尾,撿拾廢棄的木料,為街坊四鄰製作馬扎、板凳。
老人的兒媳告訴記者,父親最多時每週能做十來把馬扎,最少也能做五六把。老人格外用心,不光在用料上精挑細選,在細節(jié)上也毫不含糊。每當做出一批成品,他都會到小區(qū)內(nèi)轉(zhuǎn)悠,看到外面看棋或走路累了無處休息的老人們,他就會主動送上一把。由於老人的馬扎品質(zhì)精良,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對登門索要馬扎的居民,他“來者不拒”。
在老人面積不大的家中,記者看到了幾十把各種樣式的馬扎,有帶靠背的高馬扎,有普通的X型馬扎,還有各種板凳和小木桌。家中的陽臺就是老人的“工作間”,裏面滿是木料和各種工具。
“接縫處用木楔子多加固一遍,扎面用雙層帆布繃牢,能結(jié)實很多?!崩先四闷鹨浑b有破損的馬扎,一邊修補一邊説。雖然老人的手如今已不像以前那麼靈活,但他仍喜歡經(jīng)常動動手、改改工,把傾注了愛心的作品送給周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