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大的孫女還在鎮(zhèn)上讀書,每天要走四五十分鐘的山路?!焙嗧樃哒h,小兒子和兒媳常年在外打工,就是想存錢修房子,每月給家裏寄200元零用錢,但根本不夠用。為了補貼家用,農(nóng)忙之餘,簡順高不時到附近的建築工地做小工,或在家編點竹背篼到鎮(zhèn)上去賣。
簡順高稱,他每天要編兩個背篼,可賣70元。為賣背篼,他平時一週去鎮(zhèn)上趕一次場,一個月下來只有六七百元的收入。
冬暖夏涼
已習慣巖洞生活割捨不下
雖然巖洞幾乎與世隔絕,但政府依然沒有忘記簡順高一家。國家實行農(nóng)網(wǎng)改造時,給這裡安裝了電燈,讓他們告別了煤油燈。經(jīng)濟稍微寬裕點後,簡順高又買了電視機,架上電視信號接收器,看上了電視。今年,他們還收看了奧運會。前兩年,小兒子還給簡順高買了手機和洗衣機。
“這裡冬暖夏涼,夏天沒有蚊蟲,連蒲扇也不要,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水也沒有污染?!焙嗧樃哒h,他一家在這裡住了22年,從來沒用過電風扇。即使在夏天最熱的時候,他們晚上睡覺還要蓋被子,白天在洞內(nèi)要穿長袖長褲。
“一到天熱的時候,在田間地頭幹活的村民就喜歡來我家乘涼喝水?!?5歲的任武碧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他們在巖洞裏呆久了,去附近村民家玩耍,就會熱得汗流浹背。而到了冬天,儘管外面風吹雨打,但他們住在巖洞內(nèi),卻覺得很暖和。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