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11日,在金門戰(zhàn)地的晨曦中,一場因兩起遣返船難事件引發(fā)的秘密會談、一次為後來兩岸事務性商談樹立經典模式的談判,正悄悄地舉行,從此開啟了兩岸會談的歷史帷幕。
9月12日,《金門協(xié)議》在金門簽署,開創(chuàng)了兩岸會談的模式,兩岸攜手共同打擊犯罪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背景
兩岸自己的事情不要到別人家談
兩起悲劇,兩岸商討改進的辦法。在哪商談?大陸反對在第三地,郝柏村敲定在金門
1990年發(fā)生了兩起海上慘案。7月22日,臺灣當局將渡海入臺的大陸同胞裝進漁船底艙遣返,用6寸長釘釘死,25人被悶死在船艙。8月13日,臺海軍押送福建漁船駛回福建,軍艦與漁船相撞,遣返的人中有21人溺斃。
據樂美真披露,兩起慘案之後,兩岸紅十字組織頻繁互通電話,商討今後改進之法,也在探索見面商談的渠道。繼臺方提出“中線交接”“、第三地研究”的思路後,雙方的聯(lián)繫進入了實質性探討。大陸提出自己的看法,“兩岸自己的事情,不要到別人家去談”。
陳長文透露一段秘辛,兩岸協(xié)議敢選定金門簽署,是時任“行政院長”郝柏村的果斷提議。
陳長文回憶,當雙方同意談判時,在一個星期天,他打電話向郝柏村報告進度並提及正在考慮談判地點問題,郝柏村問:“為什麼不到金門來?”但1990年是“動員戡亂”時期,金門是戰(zhàn)地,大陸紅十字會的朋友理應多是共産黨員,“在金門和共産黨接觸”涉及“叛亂”,是何等“危險”的事。陳長文當時追問:“院長,是真的嗎?”郝柏村在電話另一頭説:“為什麼不可以?”他轉念一想,金門機密且隱秘,確是談判好地方,他再問一次:“院長,您確定?”郝柏村馬上回答:“當然!”1990年9月1日晚,臺灣方面表示,雙方可以在金門會談。
時任臺軍金防部司令的李禎林指出,1990年8月底接獲軍方密令,表示兩岸將在金門會談,一切行政支援都由金防部負責。當時上層還親自致電指示細節(jié),強調兩岸會談非同小可,“務必力求隱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