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由臺灣聯(lián)合大學系統(tǒng)28位師生組成的志工團隊、一群被領隊老師稱為“孩子們”的年輕人,帶著原汁原味的臺灣“啟髮式”教學和“留下無可取代的回憶”的信念,來到甘肅省的一所農村中學--蘭州市紅古區(qū)第二十四中學,開始為期10天的支教生活。在那裏,他們給偏遠地區(qū)的300多位師生展示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農村孩子被“大風吹”點爆的英語熱情
“Leo 、Virgo 、Libra……”蘭州市第二十四中學高一2班的學生馬婷婷正如數(shù)家珍一般背出上一堂英文課學習的單詞。
“這些單詞是遊戲‘大風吹’需要用到的,如果我記不住,就得眼睜睜看別人做遊戲,我只能在一邊幹著急了?!瘪R婷婷説。
15歲的馬婷婷家在蘭州市紅古區(qū)崗子村,今年中考後她考入了蘭州市二十四中學。和大多數(shù)農村孩子一樣,馬婷婷最不喜歡的課就是英語,但臺灣“老師”用遊戲、手工等有趣的互動教學方式,讓她第一次感到背單詞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支教的第一節(jié)課,臺灣“老師”林君黛讓馬婷婷和其他幾個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帶領大家做遊戲、學習新單詞。從一個英語“落後生”突然變成了課堂的主角,這讓馬婷婷對英語的興趣發(fā)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為了幫孩子們儘快融入英語學習中,在做教學計劃時,林君黛設計了很多課堂小遊戲,卻不曾想效果這麼好,她很有成就感。
林君黛是臺灣新竹清華大學二年級研究生,她所在的學校和臺灣“中央大學”、交通大學、陽明大學4所高校共同組成了臺灣聯(lián)合大學系統(tǒng)。今年暑假,她在聯(lián)合大學系統(tǒng)網(wǎng)站上報名參加了義務支教西部農村的活動。
除了努力糾正“臺灣腔”,試著用更清晰的普通話和學生們交流之外,支教的臺灣大學生們上課時都在身上帶著寫有自己名字或昵稱的硬紙板,方便自己和學生儘快熟悉起來。
開始時學生們都稱呼他們?yōu)椤袄蠋煛?,但不久後就改口叫起“哥哥”“姐姐”了。幾天過後,班裏哪個同學因為別人借了自己的文具沒有歸還,都會首先想到告訴這些臺灣來的“哥哥”和“姐姐”幫忙解決。
“開始時學生們的確很害羞,有些孩子作自我介紹時聲音小到聽不見,我還有點擔心這裡的學生會不會接受臺灣的教學方法。現(xiàn)在看來,真正影響交流品質的是什麼?除去‘一定要給孩子們帶來什麼’這種居高臨下的心態(tài),笑容和理解會更有力量?!绷志煺h。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