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視頻在線精品視頻,成在人线av无码喷水,久久精品亚洲人成影院,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jīng)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臺灣網(wǎng)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崇德書院:見證臺胞熱心教育 拳拳愛國之情

2013年07月17日 13:19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fā) 列印

崇德書院:見證臺胞熱心教育拳拳愛國之情

  崇德書院古樸考究的門庭。

  崇德書院的屋樑一角,雕梁畫棟的工藝、精雕細琢的手工,體現(xiàn)了閩南建築的高超技藝。

  巍巍達摩巖山下,聳立著安溪縣僅存的古代書院——崇德書院,數(shù)不清的秀才舉子曾從這裡走出去,追求“治國平天下”的家國理想。同時,這裡也是安溪最早的僑辦學校——崇德中學的所在地。在時局動蕩的民國時期,它見證了一批批愛國僑胞和港澳臺同胞捐資助學的拳拳愛國情。

  走進安溪長坑鄉(xiāng)政府,當年堪稱“安溪第一學府”的崇德書院仍保存完好,後人尚可在此掬得古安溪的一脈書香。崇德書院,建於清光緒年間,建築面積700平方米,為三進式庭院,第一進面寬五間,開三門,明廊式。二進為樓閣式廡廊,寬三間。後進與左右繞以房屋與第一進相連接,成為半圓形的整體,建築風格獨特。

  崇德書院由清光緒年間貢生蘇周家創(chuàng)辦。自建成後,書院不僅成為培養(yǎng)科舉人才的場所,也是附近鄉(xiāng)里長老議事的地點。據(jù)説,安溪學子若要參加鄉(xiāng)試等科舉考試,首先要經(jīng)過崇德書院的初試,考核通過的學子會得到書院開具的證明,才有資格參加高一級的科舉考試。

  “廢科舉、興學堂後,書院在民國時期曾改名為‘崇德中學’,發(fā)展成為一所培養(yǎng)體系完善的完全中學,開啟了安溪近現(xiàn)代教育的先河,其中傑出校友王祝三與愛國華僑官光厚功不可沒?!背绲轮袑W副校長陳木貴介紹,正是兩人的鼎力貢獻,崇德中學得以應運而生,翻開了崇德書院嶄新的一頁。

  1925年,鄉(xiāng)賢王祝三先生為募款建造劍鬥橋一事南渡馬來西亞,拜訪長坑福春村旅馬僑親官光厚先生。當時官光厚身在異域,仍心繫家鄉(xiāng)的前途和命運,當即出資支援。商談之間,兩人提出“治亂基於教化,興邦必先樹人”的見解,倡議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中學。於是,官光厚帶頭捐款4萬元,並向菲律賓、緬甸、新加坡等海外僑胞以及港澳臺同胞勸募,捐資者逾千人,募款10多萬元。特別是陳詩景先生,變賣家産,捐出1萬多元,傾資興學,傳為美談。

  1927年10月1日,安溪崇德中學首屆校董會成立,決定以崇德書院為校舍,創(chuàng)辦中學,定名為“安溪私立崇德中學”,設初中班,並辦附屬“崇阿小學”。

  在辦學的過程中發(fā)生了許多感人故事,其中一件尤為人稱道:1930年,官光厚、王祝三與僑親們商議,將募集的資金在廈門購置樓房13幢共計39間,作為崇德中學的永久性校産,通過提取租金作為學校的辦學經(jīng)費,從根本上解決了學校的生存困難。僑親助學的佳話頻傳,當時著名教育家黃炎培先生對此舉十分嘉許,書寫了“天助自助者,彼長我長之”一聯(lián)贈官光厚。

  崇德書院百餘年的歷史,也是一部愛國愛鄉(xiāng)僑胞、港澳臺胞和社會賢達熱心桑梓教育事業(yè)的歷史。目前,僑親助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依託崇德書院得以延續(xù)不斷,書院成為情牽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的橋梁,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鄉(xiāng)親不斷返鄉(xiāng)回饋鄉(xiāng)梓,支援教育和公益事業(yè)。

  流連在書院的碑廊中,看著鐫刻的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仿佛朗朗的讀書聲又在耳畔回蕩。(記者 劉深魁 通訊員 李振輝 張曉斌 文/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