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麟徵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9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臺灣和平統(tǒng)一團體聯合參訪團,參訪團返臺後,于近日舉行了座談會,探討的主題是“臺灣的出路在哪”。
臺灣大學政治係名譽教授張麟徵便是參訪團的一員,在座談會上,她對於兩岸關係的發(fā)展提出很多自己的觀點。本期“對話臺灣名嘴”,便請她來為我們做深入的解讀,為兩岸關係的發(fā)展出謀獻策。
觀點1 離開大陸怎麼接近世界?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現在臺灣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很崇尚小確幸,他們會説我們不要大富大貴,所以不需要大陸,只要給我小確幸就好;但您卻説,離開大陸,臺灣民眾不可能保持小確幸。這怎麼理解呢?
張麟徵(以下簡稱“張”):今天臺灣的大學畢業(yè)生可能會想,我乾脆就開個咖啡館,日子過得輕鬆自在,或者在哪個地方擺個攤賣小吃,也能過得不錯。
可事實上,如果兩岸關係倒退或者進入緊張狀態(tài),觀光客對臺灣望而卻步,那麼現在這種人來人往的狀況就會消失。有沒有想過,零售業(yè)會怎麼樣?你的咖啡館或小吃攤還會有人流嗎?如果只是一兩個禮拜,還可以撐一撐,但長此以往,就會無法有序經營,更不要提小確幸了。
記:所以説離開大陸,臺灣人想要小確幸只是一廂情願?
張:是的,從另一個角度講,國際局勢也不容許臺灣這樣。臺灣地處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勢必會受到兩邊的“擠壓”,如果往東邊走靠近美日,大陸不會同意,那現在這麼多的經濟讓利也會沒有,美日那邊也一樣。所以,臺灣想要把自己維持在真空包裏享受當前的小確幸是不可能的。
記:應該説臺灣人想要小確幸,反而更應該和大陸合作,是嗎?
張:是的,因為對臺灣來説,一味地反對大陸,對臺灣未來的發(fā)展會造成妨礙。現在很多人説臺灣經濟上太依賴大陸了,所以政治上要止住,但這相當於是自殘的手段。蔡英文會説,臺灣要先走向世界,再走向大陸,可是現在全世界都在走向大陸,離開大陸,怎麼去接近世界?
觀點2 未來一年半局勢不樂觀
記:您也説到,當前的兩岸關係發(fā)展受到了一些影響,這個問題主要在哪?
張:主要的問題是馬英九的抗壓性太差了。從源頭來説,ECFA在“立法院”通過之後,只要是ECFA框架下的子協議,不違背ECFA的原則,就不需要再走這個過程了。但馬英九第一步就退讓,民進黨説要審查就同意,結果就一直受到杯葛。
實際上,國民黨在“立法院”佔多數席位,就算審查的話也是很容易通過的;但是國民黨內部卻自己出現了分裂,包括“立法院長”王金平也沒有積極推動;而後又遇到“太陽花學運”,馬英九退無可退,原來的活結現在就變死結了。
記:未來一年半內,您對服貿、貨貿、互設辦事處都不樂觀,是嗎?
張:是的,我很不樂觀,現在馬英九等於被卡住了,動彈不得,兩岸協議監(jiān)督條例都沒通過,其他的更不用説了,而且大陸也不會再跟臺灣談其他協議。蔡英文其實很了解兩岸經貿交流對於臺灣的好處,但是她不會讓國民黨來做,寧願犧牲掉臺灣的一些經濟損失,先讓民進黨上臺才是最重要的。
觀點3 大陸進步也是臺灣發(fā)展契機
記:對於兩岸交流,我們也看到您提出的一些建議,經貿交流方面不是為財團開路,觀光産業(yè)要惠及臺灣民眾。您覺得當前的兩岸交流上存在哪些問題,需要怎麼改進呢?
張:其實關於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問題,並不是這幾年兩岸關係發(fā)展帶來的,而是全球化的影響,這是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如果臺灣社會出現M型的結構,這不是兩岸交流的錯,但是臺灣老百姓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實際上,兩岸交流帶來的觀光産業(yè)的發(fā)展,的士司機、民宿業(yè)者、小吃業(yè)者,難道大家都沒有受惠嗎?
記:在面對大陸崛起時,臺灣人要有怎樣的心態(tài)呢?
張:臺灣人的心態(tài)首先要解決一個問題,也是臺灣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關於身份的認同,臺灣人得先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我們的祖先從大陸來,大陸的進步也是臺灣的發(fā)展契機,這樣才能實現雙贏。但現在有些人對大陸崛起無感,或者擔心會被兼併,也有人錯誤地去美化日本過去的殖民統(tǒng)治,導致對大陸的排斥心理,這種心態(tài)如果不轉變,什麼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