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氣象合作協議生效後,數據資料實現即時交換,天氣預報將變得更加準確?!睆B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評價27日下午兩岸兩會簽署的《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時説,“這是裨益民生的好協議!”
根據協議,兩岸雙方將開展氣象業(yè)務交流與合作,進行災害性天氣業(yè)務合作,交換氣象資料與資訊。開展氣象業(yè)務技術交流合作,就業(yè)務技術進行交流及合作開發(fā),就氣象業(yè)務發(fā)展成果進行交流,就颱風、暴雨及強對流天氣進行聯合觀測實驗,並針對兩岸共同關注的氣象業(yè)務技術進行合作研究。推動兩岸氣象業(yè)務人員交流。
“兩岸開展氣象交流近20年,偏重於學術界科研層面,較少涉及實質作業(yè)問題。此次簽署協議推動交流合作機制化,強化監(jiān)測站的數據交換和技術層面交流,彼此都可産生加乘效果。”臺灣氣象部門負責人辛在勤表示。
他分析説,兩岸地緣接近,互為上下游的天氣系統相關性更是密切。冬天出現的寒流,冷空氣是從華北、華中南下再到臺灣;夏季的颱風則大多先經過臺灣,再進入大陸。“雙方運用更即時、穩(wěn)定的資料,有效掌握天氣預報的變化趨勢,上游資訊數值充足,氣象預報將更準確”。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沈曉農介紹説,兩岸最先在福建和臺灣之間開展構建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體系的工作,在颱風、暴雨等災情天氣的應對方面積累起相當豐富的經驗。
作為兩岸氣象業(yè)務交流合作的先行者,福建省氣象部門創(chuàng)下業(yè)界諸多“首例”:率先面向臺胞發(fā)佈海峽天氣預報,率先開展省級聯合氣象觀測,率先開展兩岸災害性天氣預警資訊交換,率先建立閩臺科技界研修互訪機制,率先建立兩岸自然災害防治交流合作機制等。
“尤其在颱風預警方面,閩臺聯防體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李非説,如今這一交流項目擴大到海峽兩岸。以颱風為例,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也將加入聯防預警體系,對於及時預報提醒百姓轉移、將人員財産損失減到最低,有著莫大助益。
與此同時,來自大陸的氣象資訊也將幫助臺灣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周仲島説,比如梅雨季、寒潮的預報,以往預報不夠準確與上游資料不夠完整有關。現今有了對岸即時氣象資訊,臺灣方面能更加精準地掌握降水降溫的時間和強度,為防汛防寒提早做好準備。
“海協會和?;鶗炇饍砂稓庀蠛献鲄f議,有利於推進和深化兩岸相關領域的合作,提升兩岸氣象觀測、預報及自然災害預警和防禦能力,更好保障兩岸人民福祉和生命財産安全?!鄙驎赞r説。記者 趙博 李寒芳 吳濟海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