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甘肅敦煌9月6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敦煌市文物局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披露,自玉門關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後,官方籌資實施了玉門關遊客中心改造工程,土建工程、內部裝修、玉門關遊客中心綠化、沉浸式影院建設、語音導覽系統(tǒng)、遺址博物館陳列布展、消防、安防等工程,目前已全部完工。
其中,玉門關遊客中心和遺址博物館陳列布展已于近期試運營,正式對遊客開放。5日,來自澳大利亞、埃及、法國等世界五大洲1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余家華文媒體聚焦玉門關遺址保護,參觀了新開館的陳列館。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置河西四郡之時,是漢時通往西域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遺址出土大量漢簡等文物。2014年6月22日,玉門關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敦煌市玉門關文物管理所所長何國文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近年來,官方實施了玉門關遺址監(jiān)測預警工程、境內長城烽燧搶險加固工程等。同時,對東起倉亭燧、西至顯明燧、南至南三墩,包括大方盤城、小方盤城遺址和玉門候官管轄範圍內的長城及烽燧遺址實施了圍欄保護,共樹立界樁350根、界碑6塊。
此外,玉門關遺址還修建了停車場,建設了玉門關通往漢長城、河倉城的觀光道路及遊客步道等。
“通過這些年的保護,人為破壞已經沒有了,土遺址最大的威脅是自然風化?!焙螄恼h,為此,管理機構對玉門關漢長城、遺址土墻利用化學材料對表層進行了“硬化加固”,防止風化坍塌。此外,管理所還在遺址內安裝了監(jiān)控系統(tǒng),防止自駕遊客、探險者等私自攀爬破壞遺址。
何國文説,遺址博物館把玉門關出土的一些文物陳列布展出來,詳細介紹了玉門關歷史和文化,遊客不再只看到“一群土堆”,而讀懂這個世界文化遺産背後厚重的歷史。此外,保護遺址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出土漢簡廣泛研究、全民對遺址保護更加重視,這使玉門關遺址進入“保護利用”的新階段。(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