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勝春)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從福利分房到掏錢買房,百姓們有酸甜苦辣,政策制定者們也有博弈糾結。包括20年前的今天出臺的改革方案在內,房改從設想到實行,可以梳理出以下三個時間節(jié)點。
第一個節(jié)點,被看做中國房改真正的源頭,是1978年鄧小平在視察大慶油田和北京前三門新建公寓住宅樓時提出的“解決住房問題能不能路子寬些”;和1980年,他有關“城鎮(zhèn)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梢砸淮胃犊?,也可以分期付款”的談話。
第二個節(jié)點,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這份整整二十年出臺的方案,形成了房改的基本內容:“三改四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住房實物福利分配的方式為以按勞分配的貨幣工資分配為主。
第三個節(jié)點,是1998年,同樣在7月,國務院頒發(fā)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zhèn)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將94版方案進一步細化,以“取消福利分房,實現居民住宅貨幣化、私有化”為核心,使得在新中國延續(xù)了近半個世紀的福利分房制度壽終正寢,“市場化”成為了住房建設的主題詞。
但改革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房改中經過了怎樣的糾結和反覆?20年過去,房改取得的成就和遺憾又該如何評估?中央臺記者莊勝春日前專訪了現任全國房地産商會聯盟執(zhí)行主席、住建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雲昌。他是98年房改方案的具體執(zhí)筆人;在此之前,他作為時任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也見證了94年房改方案出臺的整個過程。
上世紀70年代末,顧雲昌進入當時的建設部工作,迎來了“住宅到底是商品還是福利品”的社會大討論。他至今清楚的記得,即便在鄧小平的1980年談話之後,“住宅是商品”的觀點,還是被很多人視為異端。
顧雲昌:84年代末我寫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對住房私有化的問題。結果遭到了一些人的攻擊,説我是提倡資産階級自由化。好像這個私字不能出現,一齣現就不對了,就資本主義的東西了。這些理論上的問題我們因為習慣的傳統的想法,有個過程。
這樣激烈的討論,一直伴隨著各地的試點和改革方案的醞釀、制定過程。
1982年開始,各地陸續(xù)推出出售公房、鼓勵購買的政策,但因缺乏購買力和社會心理基礎,收效甚微;此後,煙臺、蚌埠等地先後啟動“提租補貼”試點,希望實現以租養(yǎng)房,但存量改革顯然無法治本。直到1986年,住房制度改革小組成立,並以此後上海率先建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為突破口,推動房改慢慢走上正軌。
顧雲昌:89年以後,住房制度改革停止下來了。積澱了幾年,94年大家從頭來看,發(fā)現既要吸收煙臺方案的經驗,又要吸收小城鎮(zhèn)改革的産權出售經驗,再加上上海一些房改的做法,公積金的問題、賣方的問題、租金改革的問題等等。各方面考慮的比較成熟了,所以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到了1994年,總結了前一個階段的工作經驗,出臺了一個綜合性的文件。
遺憾的是,1994年的這一方案沒能“立竿見影”的帶來房改的成功。特別是在方案出臺前,就出現了賤賣舊公房的現象;“變賣國有資産”的帽子扣上來,使得改革的合理性遭到了質疑。
顧雲昌:當時也提出來舊公房可以出售,但是由於對房改的具體操作上沒有很好的設計好,全國的房改工作會議上,把風聲也透露出去了,全國各地就開始動起來了,甚至把新公房都變成舊公房來賣。後來就及時採取措施,賣舊公房的問題暫時不推進。
也正因於此,曾在94年方案出臺時歡欣鼓舞的顧雲昌,再一次遭受非議。
顧雲昌:有的朋友就議論了,老顧你看你提倡的東西現在又沒有執(zhí)行了,思路有問題。我説改革真不容易,剛剛一種新的方案出來以後不久就沒有很好的推下去。
[page title= subtitle=]
然而,到了1996、1997年,伴隨著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的低迷,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提出,“加快住宅建設,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改革共識逐漸達成。天時地利人和之下,98年方案終於一錘定音。顧雲昌回應那時的感受時,用了四個字:拭目以待。
接下來,他看到的,就是過去將近二十年中國樓市的騰飛和隨之相伴的中國經濟騰飛。中國城鎮(zhèn)居民每人平均住房面積也從98年的18平米,上升到了今天的33平米。但與此同時,房價飆升的潘多拉魔盒也被打開。談及於此,顧雲昌提到了貨幣增發(fā)、土地財政,但要説因為房改方案留下的最大遺憾,他給出的答案是:保障房。
顧雲昌:1998年的時候明確提出要發(fā)展經濟適用住房,但是注意力沒有很好的放在如何把保障房建設好分配好,有些保障房被有錢人開著寶馬、賓士去買了,造成社會影響很大,導致對保障房有意見,特別是從2005年到2009年這幾年當中,我們的保障房蓋的少了。
[責任編輯: 楊麗]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